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十六国北朝时期,伴随着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建立不同政权,如何在汉文明地区加强其政权的执政合法性便成为统治者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即结合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的情况,探讨少数民族在祖源认同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他们攀附华夏族祖先黄帝(或炎帝)的现象。这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意识形态建构与诠释的重要内容,也是先秦以来汉文明认同进程中的具体历史实践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2.
邹容挪用和混杂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与梁启超的人种理论界定他心目中的"我族",形成其人种论的基础;他从历史记忆建构的角度,透过打造共同体的"新仇旧恨",亦即"受害者故事",他以"黄帝"为核心的血缘同胞的文明汉族想象,配合建构满人为野蛮残暴凶狠的"他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以"受害者故事"的历史记忆所形塑之国族共同体想象模式,可谓对于日后近代中国共同体的想象有持续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3.
李凭 《中国社会科学》2012,(3):149-181,208
脱离传说境界以后,黄帝的形象是向神仙偶像与历史人物两个方向发展的。司马迁撰写《五帝本纪》,将黄帝塑造成中华正史第一人物,凝炼成虚实之间形象,尊崇为帝王样板,供奉为华夏始祖,从而适应了汉武帝构建大一统宏图和巩固家天下专制局面的时代需要。北齐史家魏收充分领会司马迁思想精髓,在《魏书》首篇首句中将拓跋氏初祖认作黄帝之孙,又在《官氏志》中梳理出诸部落汉化姓氏,将黄帝推广成北朝各族共同祖先,从而体现出民族融合潮流,适应了中华文明升华趋势。又经过社会长期弘扬,黄帝历史形象终于发展成为受到海内外广泛认可的人文初祖形象,原因就在于凝聚中华民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4.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1):35-38,44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5.
采用考古发掘的实物新材料,求证距今5500至4000年的中原及西部地区玉礼器所用玉材来源——墨绿色蛇纹石玉,依照《山海经》黄帝与玄玉的相关命名,通过中原及周边的19件玄玉标本,说明中原玉文化发生期的最早时代为"玄玉时代"。讨论西玉东输运动从深色调玄玉到浅色调黄玉青玉白玉的依次登场之多米诺效应,并最终取代玄玉的过程。这是通过实证手段求证华夏文明五千年主脉络的新尝试,凸显文学人类学派四重证据法在探寻和重构失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   
46.
华夏姓氏滥觞于远古神话时代,其主要源头是神话中的"始祖赐姓"与"图腾为姓",中国第一古姓"风"就是图腾崇拜的结果.神话时代的"姓"与"氏"是一种血缘与地缘的标志,"同姓不婚"是姓氏的最基本功能.随着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繁衍壮大,中华姓氏不断衍生,姓氏文化趋于丰富.当今华夏姓氏前100大姓其祖姓都出自神话时代的古姓,神话帝王及其后裔为当今华夏子孙的血缘祖先.<山海经>为我们提供了华夏古姓的史前资料.  相似文献   
47.
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黄帝崇拜”的族群狭隘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费孝通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著名文章.在大量考古发现、文献梳理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费先生对几千年"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廓和基线,并指出,这样—个历史悠久,虽经朝代更替而文化主线绵延不绝的多族群的政治实体在近代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步从一个"自在的民族"演变成为—个"自觉的民族".  相似文献   
48.
民国那些妾     
余华林 《社区》2013,(2):44-45
民国初年。北平曾出现由达官显贵们的媵妾组成的“姨太太团”,娶妾已成社会风尚。 有人说:“中国纳妾之制,始于黄帝;而妾之名称,则创自三代。”刚一开始,纳妾还只是少数显贵的特权,降及明朝,律法明确规定,四十岁以上无子者皆可纳妾。清律则将这条限制也给删除,不问是否有子,及男子年龄如何。均许纳妾,于是一时之间.凡家里有点闲钱的,凡原配表示“理解”的,想纳的,都纳了。  相似文献   
49.
略论黄帝崇拜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崇拜肇始于先民对远祖的崇拜,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与上古时期黄帝的强大及后裔的大多建国有关.随着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剧,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民族认同,体现在以黄帝为始祖的一元谱系的出现.而且由于<史记>的正史地位,黄帝的至尊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50.
近年的炎黄祭典是新形势下对传统资源的重新利用,这种重新利用在历史上是反复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一传统从正统的意涵向民族的意涵转化,其间又有不同的变化,而这一转化是与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统治者的意图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