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近年来,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既影响了流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从黄河流域被污染的原因和国内外对大江大河水污染防治的成功经验来看,我国应从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2.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9月19日,《伟大的史诗——〈黄河大合唱〉诞生七十周年纪念特别节目》在青海、山西、陕西、四川、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南、山东,中国黄河流域的九个省、自治区,以及东海之滨的上海市隆重上演,整场合唱以10地联动的方式,进行了长达7小时的全天直播。逾2万2千人共同唱响《黄河大合  相似文献   
73.
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常见现象,这对提升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的效应比较、作用路径以及城市类型差异三个方面,详细探究了黄河流域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不同模式资源型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专业化集聚却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2)进一步研究发现,多样化集聚通过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路径正向促进黄河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效率变动正向影响该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3)分城市类型探究,多样化集聚能够同时促进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专业化集聚既不利于资源型城市,也不利于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文章建议黄河流域的企业应多元化发展,积极学习其他企业完备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促进资源有效结合,同时鼓励企业向关联行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支持市场良性竞争,加大科技研发规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动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4.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鲁豫两省签订的生态补偿“对赌协议”属于“政府间行政协议”,其实质是“公法契约”,具有“软法”治理价值。政府间行政协议作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主要机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决策难”、“执行难”的困境,其克服路径为通过政府间行政协议进行协同治理。政府间行政协议体现了绿色发展原则,以“软法”促进治理法治化、提升执法协同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政府间行政协议的完善路径为:由《黄河保护法》明确规定、完善协议签订和管理组织体系、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缔结程序、凸显核心内容、建立信息共享和动态评估机制、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5.
76.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77.
78.
大禹治水     
王越 《快乐青春》2011,(7):113-114
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多次发生特大洪水,庄稼被淹,房屋被毁,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尧召开联盟会议,大家推举鲧来领导治水,鲧治水九年,采用筑堤挡水的办法,挡来挡去,  相似文献   
79.
一般来说,领导到基层视察工作是件好事,因为通过视察能够接触实际、了解民情、检查和督促工作.然而,有些领导在视察工作时,经常不问青红皂白,随意对某个人、某件事发表断然肯定或否定的表态性言论.笔者认为,领导表态必须慎重,乱表态要不得.  相似文献   
80.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实由历史积渐而成.环境恶化诸问题中,以水资源枯竭最为严重.这在黄河流域最为典型.我国古代人们原本对水资源十分重视和珍惜,然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入侵,黄河上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屯垦戍边,开发农耕,成为汉族王朝长期的国策,以至积千年之累,西北地区水资源消耗殆尽.黄河中游关中地区因千年建都,统治阶级竭泽而渔,随着森林的大量砍伐,水资源也濒临危机.黄河下游平原因自西汉以来单一农耕经济的确立,庞大帝国对粮食的需求,进行极度的开发,加上中上游水土流失的影响,河道淤浅,湖泊淤塞,水环境逐渐恶化.汉唐的繁荣实以牺牲黄河流域环境为代价,但也是实出无奈.这是我国数千年来两难的抉择.今后如何协调发展和环境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