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17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237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本文对现代至当代心理学理论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行为联想派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从其优劣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对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发展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3.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兼有东西方两种文明是俄罗斯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理念。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几个世纪对外政策的总原则:维持对西方和对东方的外交平衡,重点在西方。  相似文献   
15.
陈本益 《学术论坛》2006,(11):157-160
均齐体和对称体这两种格律诗体式的雏形,在初创期诗人的诗中就已经存在。对它们进行自觉运用并使之基本成熟的,则是新月派诗人。这两种体式便是后来格律体新诗的基本体式。它们既具有民族特色,也存在着西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路德维希&#183;范&#183;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意在重审学衡派这样一个在五四时期与新文化运动尖锐对立的思想派别。通过考察它与新人文主义理论的联系,以及它与新文化运动在进化论、浪漫主义、模仿、历史与传统等观念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揭示出学衡派的基本思路与观点,并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作用作出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学衡派是"五四"时期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张"昌明国粹"的文化保守主义群体。但它在"昌明国粹"的同时也主张"融化新知",会通中西文化,这是人们一向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熊宗仁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118-12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这已为海内外史学界所认同。然而,在这种公认的"合力"中,却排斥了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所起的作用。七十年过去了,何应钦力主"讨伐"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却为研究者所忽视。何应钦力主"讨伐"并非"取蒋而代之",而是救蒋脱险。何应钦也不是"亲日派"。如果上述陈说定谳不矫正,那便是西安事变研究中的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