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3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1.
庄子在《齐物论》中首先通过证伪逻辑的论证,指出了公孙龙《指物论》《白马论》中论证逻辑的缺陷,还反驳了名家的"坚白之辩"和"名实之辩"。在此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对名家的世界图景的建构方式提出了质疑,指出:通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建构概念化的世界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认识的悖论;最后,庄子论证了"知通为一"以达"天籁"的认识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刘洪  张月 《人才瞭望》2014,(5):59-60
普京:"我要绞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萨科齐(大吃一惊):"绞死他?"普京:"为什么不?美国人绞死了萨达姆·侯赛因。"萨科齐:"但是,你想搞得像布什那样吗?"普京:"呃,你这话有道理……"2008年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战争,俄军大军直入,兵指第比利斯。  相似文献   
13.
夷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廉"是夷齐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典籍中关于夷齐"廉"的有关论述主要在《孟子》、《战国策》和《吕氏春秋》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伯夷之廉既指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也指其谦让不取的高风亮节和笃道守节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4.
道家庄子与易经精神有许多相互沟通之处,如齐物论"天籁地籁人籁"与易经八卦、天运黄帝咸池张乐与易经阴阳思想以及庄子外杂篇与易经卦象的沟通等。以通的原则来解释庄子与易经的精神,可以诠释他们的精神内涵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齐物思想在整体上浑融一体,但其中又有层次可循。"万物本齐"是在肯定万物各自差异性的同时强调万物在本源上的一致,从而为"是非一齐"提供理论上的基础。"天人之齐",实质上是通过齐是非而对万物本然状态的复归。这三个层次共同包含了"不齐"与"齐","无物"与"物"的巧妙辩证,也生动地构成一种递进中的循环,超越中的复归。最后,齐物思想的最彻,是天人无分,"齐""物"同泯。  相似文献   
16.
古今评注《庄子》者,从不吝赞其文章奇绝,鲁迅归结为:"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1]于是,众多成语自《庄》而出。然而,正由于《庄子》旨玄而文奥,诸家释义大相径庭,导致源出《庄子》的成语,亦大悖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中蕴含了独特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中,道家生态思想对"人"进行了理性定位,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整体,进而探讨了自然内、外价值,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原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现实启示,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生境界论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核心,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与不自由来反思需求一种绝对自由、无所拘束的境界,通过逍遥游、同生死、齐同异,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曾自称其学为"以庄证孔",即以庄子的"齐物"哲学解释孔子的"忠恕之道",他因此提出"尽忠恕者是惟庄生能之""齐物即忠恕两举者"等理论。太炎将"齐物"与"忠恕"相贯通的内在理路是:他先以佛学之"真如"——"平等"证庄子之"无我"——"齐物",再以庄子之"无我"——"齐物"证孔子之"忠恕之道"。如果说传统学界对"忠恕"的解释是"有己之忠恕",那么,太炎基于庄学和佛学的"忠恕"则是"无己之忠道"与"有己之恕道"两相并举,传统解释重"恕道",太炎更重"忠道";传统之"忠道"是反己尽己,太炎之"忠道"是虚己尽彼。他强调以"恕道"推度他者之时,同时需要以"忠道"整全地观照他者,此庶几有补儒学"絜矩之道"之所可能产生的为孔子所始料未及的种种负面影响。太炎先"以佛证庄"再以"以庄证孔"之思想关怀,是以东方古典思想对所谓公理、自由、平等等近代西方启蒙理念进行批判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的特色于经典章节《齐物论》可见一斑,而《齐物论》的关键又在于"是非之辨"。《齐物论》明辨知识,《逍遥游》描绘境界。庄子通过解构人类的知识,从而解构了知识指涉的现实事物及世俗价值,使自我处于一种超越的"无"的境界。然而,庄子只是庄子,是个具体的存在。庄子与世人各行其是,彼此是极有差别的,称作"两行";另一方面,从道的角度审视,彼此各自的差别又因差别本身而为一了,是为"道通为一"。庄子与世人之间的矛盾就这样被化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