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龚自珍思想的锐利批判锋芒,是嘉道时期极其复杂、严重的社会矛盾交织磨炼的产物,是经过三代人的社会阅历"淬厉"而形成的。正当清朝统治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之时,需要有新的哲学观引导人们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龚自珍即以锻造新的哲学武器的使命自任,对今文公羊学派"三世说"作了革命性改造,这是其重大的历史性贡献。龚自珍有力地论证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倡导个性解放,因而成为"近世思想自由之先导",对晚清思想启蒙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在《古史钩沉论》中龚自珍提出了史无所不包的观念,将历代置于史之上的五经,统统归属于史的范畴,并由此得出经为史之大宗的结论。龚自珍还以史之大宗、小宗来区分五经、诸子,将经、子都纳入了史的范围,并据以提出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之说,否定了孔子对六经的著作权。龚自珍对经史关系的这一定位说明,龚自珍的经学绝不仅仅是今文经学。  相似文献   
33.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占相当比重的“寱词”写同灵箫的缱绻之情,却是他“尊情”文学观烛照下的真情剖露,是他的现实情感的诗化结晶,是与他的大我情感相辅相成的小我情感的刻画,也是他理想受阻时的彷徨咏叹,这给《己亥杂诗》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4.
龚自珍《病梅馆记》举当时梅产地以“江宁之龙蟠”为首,但江宁(今南京)之龙蟠地小名微,而且不像“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那样盛产梅花,不过历史上江宁的盆梅生产一直较为突出。《病梅馆记》应作于作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江宁之行之后,而其最直接的触因是江宁的盆梅产品。  相似文献   
35.
龚自珍经学的评价问题一直是龚自珍思想研究中存在较多分歧的方面.评价的可信性必须以其准确的定位为前提,而梁启超、章太炎、钱穆及令人对龚自珍经学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其绝不是人们"公认"的今文经学,应将龚自珍经学与其整个思想相区分,并将其经学分为思想与学问两大内容,才可以对龚自珍经学的特色与价值作出正确的评判.  相似文献   
36.
经世致用是儒家思想的传统命题,清代先后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经世致用高潮,其中道咸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趋势,这是鸦片战争失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一部分经世派们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既承袭着儒学经世的传统,同时又孕育着近代思想启蒙的因子,他们成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化的先行者.最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西体用观也就必然成为道咸年间经世致用学说的合理归宿.  相似文献   
37.
龚自珍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段时间是清王朝在经历康雍乾盛世之后的衰落期,在举朝沉酣之时,以龚自珍为代表的一批头脑清醒、目光锐利的思想家大声疾呼,倡言变法改革。钱穆先生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写道:"清儒自有明遗老外,即尠谈政治。何者?朝廷以雷霆万钧之力,严压横摧于上,出口差分寸,即得奇祸。习于积威,遂莫敢谈。  相似文献   
38.
39.
"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总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组笔谈分别介绍了"丛书"为何遴选刘基等八人为"明清八大家";"丛书"的编辑缘起与体例;"明清八大家"各家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及其历史地位等.  相似文献   
40.
刘基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笔谈分别介绍了"丛书"为何遴选刘基等八人为"明清八大家";"丛书"的编辑缘起与体例;"明清八大家"各家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及其历史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