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考察龚自珍、魏源的友谊,其相识以刘逢禄和今文经学为媒介,其相知则不仅建立在共同的学术旨趣和共同的经世志向之上,而且在共同应对当时腐朽势力的曲解和迫害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他们的叛逆风骨和坎坷人生,是腐朽的社会造成的,反过来又化成批判黑暗现实、倡导社会改革的人格力量和时代精神.被人们指摘的所谓"狂""傲",恰恰是使其成为开一代风气的思想家卓而不群和勇猛坚强的学术品格.龚、魏在这一方面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相似和相近,不仅构成了二人友谊的牢固精神纽带,而且成就了他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52.
一、引论:魏源——超越龚自珍,林则徐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 当我们探讨封闭的、中世纪的中国,究竟怎样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联系,成为“近代世界的中国”这个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发生在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且成为这个时期的“中外古今”的汇合点;就在这个“中外古今”的汇合点上,有一位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力图以独立的地位,开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就是魏源。  相似文献   
53.
赵载光 《船山学刊》1991,(1):173-181
晚清的经世学派,以龚自珍、魏源为旗帜,而魏氏在经世方面的建树比龚氏更大。左宗棠曾说:“道光朝讲经世学者惟默深与定庵,实则龚博而不精,不若魏之切实而有条理”。  相似文献   
54.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也是近代最初一位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学术界对于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改良思想多有评述,而对其哲学思想论之甚少。作者对他哲学思想的渊源进行了剖析,并将他对待中国传统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与其他思想家进行了比较,认为龚自珍的哲学思想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这决定了他应当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既是时代潮流的先兆,又是传统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概括。他的哲学思想继承的多,创新的少,但近代哲学的某些特点,在他思想中已见端倪。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55.
说晚清诗     
晚清诗由龚自珍首开风气 ,之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 ,成为晚清诗坛的革新派。革新派之外另有一个宋诗派 ,但成就不大。戊戌变法前后适应时代的需要 ,产生了诗界革命。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和丘逢甲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是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同光时代另有湖湘派、唐宋派和阵容甚大的“同光体”派。到清朝的结束 ,秋瑾和南社诗人 ,以他们的革命诗歌成为清诗的奠后。  相似文献   
56.
龚自珍基于社会批判和改革之上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一个以农业宗法制组织为蓝本的太平大一统治世。这种解救社会的方案缺乏现实可操作性,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变迁起到了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中国近代美学在生成之初亟需冲破理学传统和文化范式,以龚自珍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向中国古典哲学溯源和求解的过程中,以主体性的自醒和个人志趣的自得为基础,从美学主张到诗文创作,全面吸收庄子思想。在诗文创作中,以丰富的自然意象、恣意的卮言手法传承并实践庄子美学,展现追求自由人生的内在境界。分析龚自珍诗文对庄子美学的传承与接受,是研究龚自珍启蒙思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8.
龚自珍是站在中国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交汇点上的特殊历史人物。他的以饮食为始基的社会政治之道、社会批判与社会变革思想、"心力"论和尚"私"的伦理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在一定意义上说,龚自珍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终结,又是新思想的预流。  相似文献   
59.
章永俊 《中州学刊》2003,(2):107-110
龚自珍、魏源、姚莹等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 ,反映在他们对传统学术的利用和改造上。这是形成他们学术特征的重要来源 ,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又是他们致力于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本文先从"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征--"自我的发见"入手,探讨龚自珍思想与其相通之处;再由<病梅馆记>与俞平伯<花匠>的比较,揭示二者在反对个性束缚上的近似性;并就对独立人格的悲壮而执著的追求研究其与鲁迅的异同;最后对其爱情诗中的新因素进行剖析.全文主旨在于证明龚自珍作品中已含有"五四"新文学的若干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