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76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1040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马克思反对财政赤字 ,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凯恩斯主张赤字财政政策 ,是从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二者的理论有一定的共同处 ,但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主张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今天 ,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的财政赤字思想 ,也不能完全否定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而要结合中国的实际 ,借鉴各种理论和主张的合理成份 ,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82.
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成为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转捩点,他“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马克思由此出发。基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变往”,进而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83.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与哲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理想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文化哲学视野.它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具有零散性的形态特征。较之其他方面专著,马恩在文艺论述中更多使用当时已有的先进概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马恩文论的重要概念“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便体现了这一特征。“莎士比亚化”以往皆作现实主义解,而其中所积淀的黑格尔美学精华这一重要层面却完全被忽略。对“莎士比亚化”的整个诠解过程同时也是对马恩文论一种新的诠释原则的论证过程。该原则的确立,对于开掘马恩文论的诠释空间,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语境要求,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区别与其他世界历史论而成为科学,是因为它体现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对于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6.
建构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必须依托其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历史中分阶段地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价值观的本体论承诺,也是建构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思想基础;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导致的多元价值观共存,对其进行价值理念的整合与重塑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时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平等和公正为代表的价值理念反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诉求,也必然成为建构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实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88.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偏重"物化"观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强调了"生活"的本源性和生活与生产的互动生成关系,从而把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因此,生活、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生活的生产"命题构成最具解释力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架构.发掘马克思"生活的生产"这一重要理论思想,对于重构科学的社会理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构中国的新型现代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9.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博士论文》为标志,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必要的必要前提;第二阶段以《手稿》为标志,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思想萌芽;第三阶段以《神圣家族》为标志,它预示着认识论发展即将产生新的质变,预示着马克思认识论的即将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