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88篇
人口学   94篇
丛书文集   557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2659篇
社会学   35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发展的政治基础——以人民民主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在其中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人民民主既是国家的形态,也是国家的目标。它多维度地定义和规范着国家的结构、运行与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生活既遵循民主与现代化要求,又遵循中国的自我意志。只要中国能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以人民民主为取向,时刻保持政治与经济的有机互动,自觉地进行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发展,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不会引发政治问题,相反还能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系中获得有效的动力和保障。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完全迈入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二是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现代性,而且其本质上是开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否则,中国是不可能创造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的。  相似文献   
102.
在当代,选举制度是代议民主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中,有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或秘密投票)等原则。选民登记、选区划分、代表名额、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预选、代表候选人的宣传介绍、投票选举、选举结果的确定、对代表的监督和补选等都是这些原则的展开和体现。同时,可将这些原则作为标准来观照现实的选举制度。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发展,选举法也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3.
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和概括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内涵极其丰富,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人大监督不力的制度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大监督权运作正常与否被看成是衡量人大制度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各级人大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监督权不到位、监督不力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弱化了其地位。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主要有:党的领导和人大权力关系未能理顺;人大代表的筛选与监控机制失灵;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为此,解决人大监督不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变革来形成合力,改变人大监督的政治生态环境,健全人大制度、强化人大监督,推动人大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5.
中原贫民违反汉禁亡入匈奴地区者大量存在,虽有严刑峻法障塞哨卡亦不能完全阻断。出塞攻略匈奴的中原将士多留没不还,其子孙亲戚仍在中原而生活贫困者都愿意亡出塞外去谋求生存。中原农民赋役负担过于繁重:力役兵徭苛捐杂税几十倍于古,产子3岁须出口钱,连续23年的大面积严重黄河水患及皇帝官吏的无度奢靡敲骨吸髓,致使他们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不少人因饥寒冻饿而死,或至人相食。破产农民流亡就食他乡被诬指为盗贼,并以军兴之法无情镇压。匈奴地区的管理相对宽松。匈奴中有不少来自中原的“秦人”。  相似文献   
106.
试析党项妇女的强悍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悍是党项妇女的一种特殊风气,主要表现为她们喜好复仇、尚武参战、恣行攻掠、乐于参政、殉情现象等等。文章认为,党项妇女的强悍风谷是当时复杂的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产物,体现了古代西北社会强悍勇武的特有民风。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考察德昂族村寨民居、服饰、饮食等文化现象,来描述德昂族生活习俗的特点、习俗的变迁及所受影响因素,并对这种变迁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8.
在桂滇交界地带驮娘江流域的约 30万壮族人中 ,至今仍盛行着一种女娶男嫁、男从女居的婚姻形式 ,壮语称之为“欧贵”。在实行欧贵婚姻的社会里 ,没有婆媳、姑嫂、妯娌的关系 ,夫妻和睦 ,家庭和气 ,社会和谐。欧贵婚姻具有传宗接代、养老抚幼、调济家庭男女余缺、保障穷人婚配等功能。稻作农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是欧贵婚姻得以长期存在的条件。现在 ,欧贵婚姻已同当代社会自然接轨 ,成为自主婚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9.
赫哲族伦理道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哲族的伦理道德是赫哲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赫哲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这也表明赫哲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道德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赫哲族伦理道德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赫哲族伦理道德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吸收和改造,使赫哲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相统一,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0.
龚锐 《民族研究》2003,(2):36-43
如果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西双版纳傣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