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0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2295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In this article, I investigate commodification discourses and ideologies of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pali tourism workers. Drawing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porters and trekking guides in Nepal, I argue that English is not seen as merely a transactional means to convey meaning; it work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labor and care in the local economy, establishing itself as a powerful tool to establish clos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nhance suc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r economic gains and commodify local identities and cultures in the tourism market. The interview and ethnographic details show that language learners are agentive and capable of making sense of their actions by positioning themselves variously in terms of ethnicity, economic class and job category. These workers think that tourists' linguistic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the empowering tools that enable them to travel to locations that they want. They also want to empower themselves with English skills and translocal imaginaries to travel and see the world beyond their immediate reach. Repertoires in English are considered as instruments to mediate their imaginaries and the foreign worlds they want to be part of.  相似文献   
72.
旅游上市公司是旅游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其全要素生产率全面反映了该行业的实际经营效率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探讨了20家中国旅游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年均增长率为-0.4%,其中纯技术效率的增长显著,年均增幅为1.3%;时间跨度层面,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度波动性较大。此外,样本中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未能兼顾;2008-2009年度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73.
钟洁  覃建雄  蔡新良 《民族学刊》2014,5(4):53-58,118-119
旅游资源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必将直接危及当地生态安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其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探寻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以期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4.
阳宁东 《民族学刊》2014,5(2):67-71,126-127
随着我国民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开发中过度“商业化”和“表演化”的倾向日益突出,旅游者由此而产生的真实体验需求也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一些旅游开发商开始将“真实性”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质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偏重于“真实”符号的堆砌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片面强调“真实”场景的打造而缺乏对细节生活片段的展示,以及在展出中过度追求艺术化、精品化而忽略了旅游体验的娱乐性和大众性等。本文通过对九寨沟《藏迷》中“真实再造”的个案分析,指出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利于民族旅游中“真实再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5.
自贡市观光农业虽然近几年蓬勃兴起,观光农业项目数量增加较快,市场需求也逐渐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对四川观光农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自贡观光农业为例,探讨了自贡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自贡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6.
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民族个性鲜明,是青海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对青海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提出了开发中的一些思路,旨在说明,促进青海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挖掘青海旅游文化之内涵。  相似文献   
77.
试论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民族社区的文化旅游开发时,应该坚持以民族社区居民为本的宗旨,以实现民族社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在进行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时,必须坚持社区文化建设原则,居民参与原则,普遍受益原则,以及伦理原则.这四项原则既直接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持续进行,也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最终促进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走驯鹿产业化和发展原生态旅游业之路,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9.
拉萨市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旅游业已经成为拉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将向生态化、国际化的旅游名城迈进。  相似文献   
8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本文提出引进旅游市场机制,调动政府、商家、学者和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