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5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605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126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1567篇
理论方法论   271篇
综合类   5977篇
社会学   536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30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过渡时期青年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 ,工作的重心正在向服务行业和高科技领域转化 ,这种变化趋势还会在21世纪持续下去。企业对员工的使用期承诺越来越短 ,同时 ,合同工、临时工、兼职人员的使用频率在不断的上升。个体越来越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在各种不同的职业路径中开创灵活性与创造性。在新的21世纪 ,激励青年学生对以后的职业进入做好准备 ,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了。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是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起点 ,但它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却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 ,对青年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与心理学方面的考虑。经济学理论强…  相似文献   
72.
该文阐述了在语言教学初期阶段专门进行听力训练所具有的优势,探讨了教什么样的策略,认为训练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提出听前、听中、听后阶段的听力策略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3.
本文由《大学语文》中的三篇经典古文入手 ,进行纵深和广泛的挖掘与思辨 ,提出一种观点 :力求以一篇文章带起至少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课题 ,进行富有深度和新意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4.
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迷航现象展开调查,围绕其中典型的网络迷航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避免、减少网络学习过程中的迷航对策与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网络认知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75.
隐喻是一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具有创造新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新视角的独特作用 ,并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交替。本文侧重探究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为线索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阐述了实践的基本性质 ,并对库恩的“范式”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论证了实践是主体认知定势建构的现实桥梁和中介 ,因而也是认识主体性产生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77.
论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片面强调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交流,学生表现焦虑紧张、课堂氛围沉闷单调,缺乏自尊自信心理,应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保护学生自尊情感,关注学生心理调适,激活学生情感力量,创造和谐情感气氛。  相似文献   
78.
学本教材是在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来组织和编写教材的内容,比起传统的按照教材内容内在逻辑性编写的教本教材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所提倡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本教材的理论基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阐明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丰富感性认识材料、拓宽实例分析内容,并吸收了国外一流大学教材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79.
社会认知经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从 1 93 0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学家就已经对此问题开展研究。 1 947年 ,J.S .Bruner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知觉概念 ,并且进行了相关实验 ,开启了现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门。 1 970年代后 ,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受到信息加工理论的深刻影响 ,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把握社会认知研究的历史脉络基础上 ,评述几个在社会认知研究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研究。  相似文献   
80.
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由衔接手段支持的显性连贯和由非语言因素支持的隐性连贯。隐性连贯与不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语篇内存在统一的语域而后者没有。隐性连贯的存在有其社会和认知的基础,它有三个特点:它是隐性的,外指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