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99篇
丛书文集   1004篇
理论方法论   234篇
综合类   2760篇
社会学   26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孙权在称帝前将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身处内忧外患之中。他锐意进取,开土拓疆,深知人才之难得、之可贵,因而能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对那些特立独行、极具个性的人才,爱护有加,大胆使用,并能做到用而不疑,对某些人才的缺陷也不吹毛求疵,遂使江东人才辈出,雄视魏、蜀。孙权为防止优秀人才遭遇"逆淘汰",采用了多种方法,其权术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2.
潘绥铭  鲍雨 《学术界》2015,(2):76-87,323
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社会学为理论源泉,试图理解关于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主体的视角下的不同的意义。主体建构的目的是对这些不同的意义进行差异性理解、过程性理解与情境性理解,并以此解构垄断意义与固化意义,寻求社会现象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的环境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评判国家强大与否的一大标准。在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文化被推向了世界。而丰富多彩的媒体世界也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电影,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方式。但中国元素难以被外国观影者理解或接受,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则成为是否能将中国文化成功带向世界的一大关键。文章以著名的翻译策略为参照,以贾培林翻译的《梅兰芳》为蓝本,分析并归纳电影字幕的翻译以及可以创新、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04.
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动静交替,使学生在张弛中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要以研究为前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要求语文学科性与德育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5.
正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言语中有高效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6.
正通过我自1984年以来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来看,英语学习按进步速度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快速进步期(初始阶段)表现为:新奇,背诵单词句型快,学习热情高。2、胶着阶段(开始着手语法学习和听写训练,繁琐和单调往往打击了学习热情)表现为:进步缓慢并开始厌倦,  相似文献   
107.
"世界"一词尽管在词典中有多层含义,但现代世界观不可避免地支配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现代世界概念把世界看作外在的客观实在,并以认识和控制世界为目标,这不仅面临着无法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而且还会招致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但在古代汉语和西语中,"世界"的基本含义都是指涉人的某种特殊的生存状态或生存境况。实际上,不仅天堂、地狱等概念,而且现代世界概念,都是从原初世界概念的基本含义中派生和蜕变出来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必须从其原初的基本含义出发,并且必须是生存论的。  相似文献   
108.
题型二:词语理解题词语理解题 是公考言语理解的常考题型,题量一般是1-2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具体含义,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109.
语境理论对语篇内词汇理解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语境对于理解词汇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人对词汇理解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语境在词汇理解中所起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尤其是语境理论对于词汇理解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语境理论对语篇中词汇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的应用首先发生在理解的过程之中,是诠释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理论的提出深受古希腊实践传统和当代哲学的影响,并且高度重视实践伦理及其对当代生活的指导作用。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使得王阳明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颇具特色,在他看来,知行一体,无分先后;进而直指"一念发动处"和"真知"为行。他们两人完全不相干的理论看似毫无可比性,但二人对"实践性"的重视、对社会弊病的忧虑及其解决问题的思路似乎可以会通,并对当下社会问题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