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98篇
丛书文集   1021篇
理论方法论   233篇
综合类   2782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言语生成 (speechproduction)和言语理解 (speechunderstanding)是语言交际中十分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 ,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有关言语生成和理解的几种心理模型予以讨论 ,探讨言语生成及理解的过程和实质。  相似文献   
32.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李準的<黄河东流去>着意描写河南侉子的性格、气质,从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功能系统刻画中原乡土文化心态,从而较深刻地开掘了中华文化之内核和精神,彰显了中华魂、民族魂.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创造性、大规模地提供了侉子形象系列,揭示了中原农民总体特征.在侉子群像中一批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人物均系回族,作品开创了蒙古族作家写回汉民族,通过多民族群体心灵展开大中华魂的先河.新时期伊始,农村题材小说的现实主义回归多体现在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真实反映,<黄河东流去>则注意展示心理精神.由于社会理想和价值尺度比较陈旧,作者对民族魂的开掘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34.
吴越 《兰州学刊》2003,(5):167-168
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以相关为前提对认知语境要素不断进行选择而获得理解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静态语境观的概念 ,本文拟从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的解释力出发探讨它对话语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离不开对它的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统领全国一切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内容、思维方式、判断标准、思想路线等方面,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36.
建立在本体性否定基础上的文学的个体化理解 ,就是文学的原创性。它既不能依附于古代文化传统或西方文化传统 ,也不能沿袭以往的“辩证否定”立场 ,但目前较为普遍流行的“现代性”、“文学性”概念以及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学史观念中都存在着这种依附性倾向 ,这是不利于文学的原创性的  相似文献   
37.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尽管语义上连贯的语篇可以没有形式上的衔接纽带,但在大多数自然出现的语篇中是存在衔接纽带的,这些纽带不仅会增强语篇的连贯性,而且对阅读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分析衔接与阅读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纽带促进并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38.
一种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考察时就应该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加以研究.语义场理论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运用语义场理论研究古汉语词汇依然有待进一步深入.该文意在对<尔雅@释器>的语义分析做一个初步的尝试,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古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40.
从心理联想、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英语隐喻的类型和其生成与理解的心理机制等问题.一定语境条件下心理联想方向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隐喻类型:英语中存在着因事寄托的隐喻和因物感发的隐喻等两种心理联想隐喻类型.不同思维方式也决定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包括感性认识隐喻、理性认识隐喻和悟性认识隐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