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突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翻译研究,尤其是其英译研究却没有引起国内外学者的足够重视。显然,这不符合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大趋势。因此,对《边城》英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阐发关于英译研究的若干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2.
《东岳论丛》2018,(3):143-148
沈从文通过小说《边城》,在一个自然无为的空间里展现了纯美的道德人性,他试图通过剔除人性之"恶"去重塑人性之"美",排斥病态"都市"且回归精神"原乡"。这种披着道家"虚静无为"的外衣,其实质却是张扬儒家"人和"思想的乌托邦理想,使《边城》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彻底摆脱五四新文学的启蒙话语,最终只能是一曲沈从文哀叹传统被现代逐渐消解的生命挽歌。  相似文献   
73.
文学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副文本的引入成为研究文学内部与外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探寻文本本身也具有开拓性与丰富性。沈从文的《边城》作为其代表之作,引领我们进入独特的湘西世界,在文本的创作及发表过程中,围绕《边城》文本周边的副文本组成了极具研究价值的资料,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带来了新的阐释意义及史料价值。文章就将从《边城》的新旧题记、题识五种以及注释和标题等副文本来具体论述《边城》为我们呈现出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4.
接受美学视阈下<边城>起降沉浮、祛蔽返魅的经典化演进,归因于作者超越接受环境的忠实创作和作品内涵深蕴的接受美质与艺术价值.<边城>以其无穷的思想艺术魅力不仅突破了时代和政治的困扰,给人类塑造了心驰神往的理想家园和诗意栖居地,而且使读者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摆脱现实困境的束缚提供了一个向往和奋进的精神力量.它曲折跌宕的复杂接受过程,不仅反映了文学与时代、政治的错综关系,而且必将给当今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以深刻的反思和悠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75.
《边城》中的三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描写了湘西边地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凸显出湘西独有的风情美、人性美、爱情美。  相似文献   
76.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理论,主要从欣赏主体对欣赏对象的接受过程来矾究文学作品,通过读者的审美参与来判断作品的艺术价值.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边城>以丰富的审美内涵契合了读者的补偿心理、猎奇心理和怀旧心理,同时,又不断地打破和超越读者的审美期待,实现了文学的陌生化原则,从而给读者以巨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7.
《边城》和《受戒》作为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代表作,其蕴含的文化理想有明显的共同点,也有难能可贵的异质性.从时代背景、人生矛盾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对《边城》和《受戒》的文化理想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藏的审美价值和沈从文与汪曾祺之间的诗学联系及差异.  相似文献   
78.
广西凭祥市浦寨村从一个边境村落发展成为具有城镇规模的边民互市点,随着外来资本的进驻,浦寨村民的边贸活动越来越难以为继.其农商混合经济结构的解体给浦寨村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一.经济结构的研究,揭示浦寨地区发展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现象.  相似文献   
79.
将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成电影时,凌子风导演原本构想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原著小说风格的诗电影。从诗电影角度对改编影片《边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因导演在改编中过于注重叙事的连贯流畅,追求整体风格的真实自然,电影最终呈现的风格带有传统好莱坞特征,纪实倾向突出,缺少原著小说的梦幻、诗性气质。其去诗性求真实的改编手法导致的突破与局限,也反映出侧重叙事的传统电影语言无法驾驭诗电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边城》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它的绘画特征创造出了含蓄之美,让文字的指涉意义大过文字叙述本身,并开辟了读者更个人的但也更多元的诠释空间。《边城》的文体与其精神互为必要条件,《边城》的表现方式即它的意义。以中国传统文人美学来理解《边城》,可让中国现代小说跟上欧美思想界利用小说来展现哲学观点的脚步,它还可以重新检视中国文人美学,甚至是与欧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进而对小说文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