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6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978篇
理论方法论   281篇
综合类   4042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一,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框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全新格局,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指向明确,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三学一体”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育人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将构筑“三学一体”综合发展体系作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和中心”“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把学科建设与育人育才两个目标相统一,基于学术创新能力提高育人育才质量.从理论前提上,明确体系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与关联,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构建综合发展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2.
“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已成为当代欧洲思想界的一个热点,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和实践与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密不可分。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还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都是以关怀人类生存、合理安顿人与世界的关系为根本动机的。现象学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倒置、对在场和缺席关系的倒置、对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倒置、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倒置,为生活艺术哲学做了充分的理论奠基,由此出发,生活艺术哲学在哲学实践、审美泛化等向度上得到了发展。现象学的“小零钱”精神、“前科学”立场、关注意义构建、重回古典哲学的精神和实践,都成为生活艺术哲学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03.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研究取径,都不可回避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成德成人。成德成人的德性教养既是儒学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更是阳明“致良知”教的本旨意涵,其意义就在转化个体生命情感、精神意志的过程中显现出人人本有且知是知非的良知。在成德成人的基础上,哲理诠释的路径蕴涵着精神信仰的价值追求,而精神信仰的路径又表现出哲理诠释的普遍性面相。这既关涉如何体贴阳明哲学的真精神,也向当代儒学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诠释儒学传统价值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4.
1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导致功利性教育在部分高校出现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此背景下,以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的观点,关注现阶段应用性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文化哲学所具有的独特性,绝不仅仅表现为一系列新颖的理论观点,方法论革新与进化也是其所追求的重要理论主旨。虽然文化哲学的样态多样,但其方法论原理清晰可辨,主要体现为"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切入"、"凸显历时意识"、"追求整体取向"和"强调价值诉求"。这一方法论原理具有深刻的实践应用意义,可以作为理论框架分析多种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107.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和谐哲学的研究主流是围绕斗争哲学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系统论和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可视为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当今和谐哲学命题自身面临着生存危机;和谐哲学的儒化思想严重;和谐哲学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等诸多问题。未来的和谐哲学研究内容应扩大眼界,汲取百家之长;和谐哲学研究界域应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和谐哲学研究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扩展到国外。  相似文献   
108.
雷锋精神能够走进中国历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在于它充分彰显了特定时代的核心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具有切合民族心理的文化基因;真正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奉行,是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罗尔斯正义论体系分为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次序"或"优先性"是衔接两部分的关键,它赋予正义论体系最鲜明的逻辑特征。原初状态的理性人,内蕴着一种历史的观念,是逻辑和历史的起点。制度正义连接正义原则和分配正义,是体现逻辑和历史交汇的核心地带。随着正义原则由社会基本结构进入现实分配领域,不完善的一般性继续进化为合理的一般性——一种历史的理性。至此,从原初状态开始的哲学和历史结合的逻辑基本实现了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即从逻辑一般到现实历史。  相似文献   
110.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地解释,借以优化学习过程、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价值增值的活动。教学价值的内在性、生成性决定了过程性评价不但要揭示内在于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而且要生成学习过程的新价值。顺应教学活动的过程性特征,过程性评价在解释复杂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要即时地揭示当下学习情境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指引学生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过程性评价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知识建构与转知成智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能够起到促进个体生命完满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