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37篇
  免费   2864篇
  国内免费   787篇
管理学   10613篇
劳动科学   1240篇
民族学   2578篇
人才学   2633篇
人口学   722篇
丛书文集   27617篇
理论方法论   6461篇
综合类   67892篇
社会学   13565篇
统计学   2767篇
  2024年   544篇
  2023年   2028篇
  2022年   1443篇
  2021年   2315篇
  2020年   2691篇
  2019年   2421篇
  2018年   1168篇
  2017年   1959篇
  2016年   2345篇
  2015年   3798篇
  2014年   9132篇
  2013年   7132篇
  2012年   7855篇
  2011年   13156篇
  2010年   14160篇
  2009年   10285篇
  2008年   10569篇
  2007年   7686篇
  2006年   6633篇
  2005年   6557篇
  2004年   4991篇
  2003年   4257篇
  2002年   3711篇
  2001年   3133篇
  2000年   2206篇
  1999年   1169篇
  1998年   655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且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李式玉词129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62.
《檀香刑》中的钱夫人与孙眉娘虽在身份、相貌等外显生活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内在精神状态却十分相似,都以男性利益为自我价值标准,被牢固地限定在以父系族权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中,以至完全丧失了女性自我意识,成为真正的"第二性"。这两个差异鲜明的具体形象,集中展示女性在父系族权社会里的两种生存状态:以身殉德与以色事人;二者的殊途同归,共同印证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群体的规训,构成女德与女色的对照互证关系。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张飞捉周瑜"故事不见于《三国志演义》,但在戏曲及说唱文学中一直都有流传.其源头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刊刻的《草庐记》,后被清宫连台本戏《鼎峙春秋》改编定型,逐渐影响至多种地方戏曲、说唱曲艺.由于《鼎峙春秋》以《三国志演义》为纲,巧妙地将"张飞捉周瑜"故事插入剧情之中,更容易被熟悉小说情节的观众接受,因此产生的影响更大.而这一故事在其他通俗文学类别中,同样存在向《三国志演义》靠拢的趋势.以"张飞捉周瑜"故事在通俗文学中的传播与演变为线索,可以发现许多"非小说故事"通过主动与小说同化的方式,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文学地位的"上移",可被视作一种特殊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67.
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开启新征程,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难点。如何攻坚克难坚定信心一鼓作气积极稳妥推进脱贫攻坚战,是现实必须认真思考与实现的问题。探究习近平扶贫战略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初心、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来梳理它的时代价值,对继续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关于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通行解读,不仅与作者牛汉的诗学理念相悖,也很难说清楚《悼念一棵枫树》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将牛汉的"悼念"行为放置在现代人与大自然互为主客体的敌对性关系结构中,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可揭开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现代性内涵。作为客体的大自然和枫树,实际上是以死亡的特殊方式唤醒了诗人,使诗人从单一可控的主体复活为自由生动的生命个体,因此,《悼念一棵枫树》表达的是一个被拯救了的生命向自己的拯救者发出的致敬和感谢。  相似文献   
69.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的实践哲学都是针对多元善的伦理事实的某种反思,但两者的理论诉求不同。考虑到人类行动者善观念的多元性和相对性,亚里士多德追问的是:"属人的、就其自身而言的善是什么",他由此走上了伦理学道路;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政治学探究以伦理学为基础。霍布斯关注的是这一事实的实践后果,即人际冲突;由此,他提出的问题是:"应该怎样解决冲突",霍布斯也就绕过伦理学,直接走上了政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相较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范式,霍布斯的政治学悬搁了伦理学基础。这一新的政治学方法不是中立的,它蕴涵了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念。霍布斯创立这一新方法的更深层原因或许是其"目的论的宇宙论"观念的瓦解。  相似文献   
70.
赵元任先生所著的《中国话的文法》一书除了在学术方面对汉语语法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描写与构建,其所展现出的学术精神也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包括对语言事实的重视、对待学问的理性态度以及跳出去跳进来的研究方法,也正是这些学术精神使得该书引起了汉语语法研究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