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82篇
  免费   2186篇
  国内免费   706篇
管理学   5155篇
劳动科学   752篇
民族学   1878篇
人才学   1524篇
人口学   264篇
丛书文集   19012篇
理论方法论   4212篇
综合类   51422篇
社会学   8988篇
统计学   967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1646篇
  2022年   1302篇
  2021年   1944篇
  2020年   2064篇
  2019年   1767篇
  2018年   881篇
  2017年   1537篇
  2016年   1840篇
  2015年   3012篇
  2014年   6615篇
  2013年   5075篇
  2012年   5488篇
  2011年   8224篇
  2010年   8627篇
  2009年   8317篇
  2008年   7327篇
  2007年   5287篇
  2006年   4662篇
  2005年   3487篇
  2004年   3459篇
  2003年   2880篇
  2002年   2364篇
  2001年   1947篇
  2000年   1362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344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学界对"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既有词语训释上的原因,也源于理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由辩证诸种注释歧义,并结合《天论》篇政治哲学的文本性质,可以看到此句所蕴含的理论问题:其一,荀子区分了"天"(自然之天)与"道"(礼义之道),并分立了二者在达致合理的政治秩序上的价值。其二,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秩序的达致需要政治角色履行相应的政治职能。荀子所理解的"官人"与"圣人"在政治职能上有本质差异,一者在"守天"(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另一在"守道"(持守、遵循礼义之道)。辨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一句的意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天论》篇的理论主旨与义理脉络。在《天论》篇中,"自为(圣人)守道"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根本前提。在荀子看来,只有"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天"只是治理天下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22.
23.
《职业》2015,(7):37
2014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二十国集团劳工和就业部长会上指出:"要在致力于创造更加充分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在接受《学习日报》采访时强调,"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需求,更加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招聘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岗位信息、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更有  相似文献   
24.
25.
“边地影像”是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纪录自身的非虚构创作。在朗西埃“可感性的分配”美学理论视野下,边地影像体现了题材选择的一视同仁和人性的解放,以平等维度的引入开拓了其艺术与政治价值。透过“自我他者化”的艺术操作,它改变边地的可感性的分配秩序。“客位视角”到“主位视角”和“参与拍摄”到“独立创作”的过渡所释放的乡野表达,成为评测其诗学力量的关键质素。同时,围绕“差异性”展开的影像再现常常导向“微小差异的自恋”,并在言语的过度中营造了某种“圣化构想”,进而使其差异政治悖论性地生成了新的可感性不平等。  相似文献   
26.
《北方人(悦读)》2020,(4):13-13
鲁迅:顺其自然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鲁迅与周海婴一起生活了7年,称其为“小红象”,因为周海婴刚生下来时皮肤红红的,所以叫“小红象”。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解释:“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这足以显示出父爱。  相似文献   
27.
徐忠友 《老年人》2015,(3):24-25
2014年9月香港"占中"事件发生后,"末代港督"彭定康发表怂恿"占中"违法活动、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言论,新华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长张浚生十分愤慨,通过香港《文汇报》、凤凰卫视等媒体予以痛斥,表达了一个国人的拳拳报国之心。红土地上的优秀学生干部1936年,张浚生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长汀县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革命老区和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张家前辈几代人在朝廷为官,显赫一时,只是到了张浚生祖父时家道中落,他的父亲起初任私塾老师,后改行做裁缝。但诗书传家的传统,让张俊生受到了不错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28.
刘倩 《阴山学刊》2015,(1):36-40
《银狐》是郭雪波在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整合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作者通过叙述常年栖息于科尔沁草原的一只银狐与人类、现实的关系和冲突,构成了小说内在叙事张力。虽说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内容、题材和创作方法的民间特色,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在民间语境中对它予以观照的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小说的民间性叙事特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从小说的民间资源和叙事策略,探讨民间叙事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29.
《塔林手册2.0版》规则47及有关规则阐述了在专属经济区内实施网络行动时应遵守的规则,其中对"和平目的"原则、"适当顾及"义务、低烈度军事网络行动以及在专属经济区部署海上网络基础设施作了不同程度的解读。这些解读部分是海洋强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与军事活动所持的立场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未来有可能通过准软法加国家实践模式,创设专属经济区内军事网络行动的新规则,并藉此将海洋强国对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所持的立场法律化。沿海国应在国内立法和行使管辖权的实践中,扩大对专属经济区内与网络行动相关的军事活动的管制,通过国家实践确立在该领域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0.
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编撰的教材,其独特的撰述风格及学术观点,在当时和随后的接受与批评中,分歧颇多。以朱自清和王瑶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林著过度注重“诗”的感悟,“史”的价值减色很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著遭到大规模的批判,但政治因素居多,与学术关系甚微。海外学者对林著的批评,亦颇见分歧:梁容若等秉持“全然于胸”的文学史整体观,强调通史应记录文学史识,反对林著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阐发新式文学史观。陈国球等则充分肯定林著独特的书写风貌,认为其彰显的“诗性逻辑”往往开示出文学艺术的精微之处。本世纪以降,林著再次受到当代学者集体性关注,这昭示着文学史书写审美意识的重申和诗性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