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43.
一、认识"两个必然"必须联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进下,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因此,资本主义绝不是永恒的社会形态,它最终要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而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4.
《社科纵横》2017,(10):48-51
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作了基本界定。无论是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都根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性是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属性。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不仅体现为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更体现为作用于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诉求,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最终表现为诉诸实践的效力。从实践性上把握意识形态的两重内涵,可以看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和遮蔽,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物质生产实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45.
当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有一个提法很好,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建设?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其中,上层建筑包括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和观念层面的上层建筑,后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归属于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层面。  相似文献   
46.
为了准确把握并恢复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结构思想、推进对其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的发展,运用文本分析方法,以马克思的<序言>为切入点,重构其社会基本结构理论,可以走出将社会基本结构从现实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提升为外在于社会历史、高悬于社会实践之上的普遍逻辑和必然性的蜕变困境,并将其还原为与现存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的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运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7.
李克强总理说:"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审批事项",不久前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经济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并且日趋完善,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随之变化,随之适  相似文献   
48.
齐夫 《中华魂》2014,(5):31-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中国改革"再出发"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改革,是对原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从本质上来说,改革就是利益与权力的调整与博弈,因此,改革红利对每个人来说就会产生获益大小的差别,甚至还会有人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49.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似乎总被某种异化了的关系所左右.经典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今天在中国已演变成多种复杂的社会镜像,表现出诸多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分配方式等等,都与上层建筑形成了紧密联系,并被一种外在的异化力量主宰着.辩证地审视发展要务,决不能因抓经济而忽略文明根基;理性地正视各种矛盾,决不能任其泛滥而殃及发展之本.正本清源、科学理性,统筹兼顾、自然和谐地坚持发展,促进发展,必当是传承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50.
卢定 《人才开发》2009,(10):33-34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要求全部上层建筑,包括干部工作都要相应地进行变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给企业以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