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95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942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乾隆)《贵州通志•苗蛮志》(为了行文的方便,(乾隆)《贵州通志•苗蛮志》在下文一律简称“乾志”。)与《百苗图》两书写作的时间相近,所处社会背景相同,叙述的对象都是今贵州境内的各民族传统文化,所述内容也十分接近。不同者在于,前者是官方著述,采取的是官方立场,评议标准具有鲜明的官本位色彩,参与编修者一般未经实地查勘,大多靠摘编前人著述或凭当事人的转述材料成文,因而疏漏错讹在所难免。后者则是陈浩凭借本人的实地经历,参阅前人著述,编成的文图并茂的民族志专著。由于位卑言轻,陈浩对“乾志”的疏漏错讹和立场观点的不满,虽然多有批判和匡正,但言词委婉,手法隐讳,以至于后世研究者若不加细究,不免误以为《百苗图》仅靠摘编“乾志”成文,因而史料价值不大。本文在逐字对校两书相关记载的基础上,结合《百苗图》的附图,发现陈浩对“乾志”的批判极为严厉,所作的匡正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因而要了解当时贵州各民族的实情,理应看重《百苗图》,不能偏信“乾志”的记载。  相似文献   
992.
20世纪初 ,前辈学者开始怀疑宋玉的大小言赋 ,但是他们的怀疑证据不足 ,甚至有误解之处。重新研究大小言赋可以发现 :大小言赋是先秦俳词向文赋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介标志 ,反映了从俳词到文赋的转变痕迹 ;其作者宋玉是楚王的特殊小臣 ,既伴王左右 ,服侍君王 ,又应命作赋 ,娱乐君王 ,完全具备创作大小言赋的动机和背景条件 ;同时 ,大小言赋又与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唐勒赋》惊人地一致 ,具备早期文赋的各种要素。所以 ,大小言赋当为宋玉的传世真迹 ,并且是宋玉最早的文赋作品  相似文献   
993.
中唐后期,韩愈继承、发展了前代文人的审丑意识,汲取了前人思想中有益的因素,适应时代的呼唤,变更了原有的审美观念,开拓出了诗歌创作中的审丑境界.他以奇崛突兀、狠重险硬的意境和创新的形式,幽默戏谑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94.
历代对"赋比兴"的解释看似明晰却极难厘清。种种解读多有从"作诗法"论之之嫌。只有回溯到先秦赋诗传统,才能略探"赋比兴"义理的源头。在先秦政教礼仪中,"赋比兴"的原初含义并不抽象,也并不只是修辞方法,而是活生生地体现为赋诗活动的运作方式。"赋"直陈赋诗者之情志;"兴"取譬感物,将赋诗者之意与诗章结合起来;"比"因听诗观赋者对诗意与交往情景的相类解读而达成。由此出发,对"赋比兴"的思考就可以深入到天人物我之际的关系问题,以及善恶性情的政教层面。作为情志呈露方式的"赋"必须有赖"比兴"才能感发,而"比兴"之感物言志又必须通过"赋"才能成章言志。由此,赋比兴成为赋诗言志活动的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相似文献   
995.
颂,本于《诗》而属于成韵之文,汉代是其发展转变的时期。汉颂在表现对象及题材内容上较先秦颂体自由宽和得多,既具祭祀神明、沟通"德性"的本体用途,又具维护汉庭统治的德化、政教功能。而且,汉颂逐渐从先秦紧密的诗、颂亲缘关系中挣脱出来,并呈显描容、叙事与述意兼具的文体特征。它与汉赋不是同体异用的关系,两者之所以出现赋颂互淆的"似赋"、"类赋"现象,除了政治文化及学术思潮等外部原因外,还与二者内在的文体矛盾相关。它们在汉代由原本诗性走向散文化的近乎合拍的衍化趋势,造成了两者界限的一度模糊。  相似文献   
996.
东汉求异之风盛行,博学洽闻逐渐成为学者追求的学术目标。在此种情势下,杨孚之《异物志》成为中国古代地志中异物志著述的先河之作,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启了汉唐间地志中异物记述的繁盛局面。同为写物作品,《异物志》体现出与东汉咏物赋不同的创作形式和手法,且对东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物类写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李刚  王莹 《经营管理者》2013,(18):359-359
<正>一、生态化课堂的理论基础生态原本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概念,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98.
网络犯罪经历网络对象型犯罪、网络利用型犯罪、网络智能型犯罪三个不同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代际特征。传统刑法规范在应对网络犯罪时显示“窘迫”,“力有不逮”,积极刑法又导致网络刑法犯罪化、重刑化。积极刑法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宗旨“貌合神离”,并与传统刑法最后保障法的定位渐行渐远。网络犯罪刑事治理应当注重技术与法律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注重刑事规范的明确性、系统性和罪刑均衡,注重象征性刑法限缩以坚守刑法功能。这既有助于维护网络安全秩序,又有益于防止国家刑罚权的过度扩张,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999.
两汉故事赋的表现题材及文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湾汉简《神乌赋》的出土 ,让我们惊叹于两汉故事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钩稽相关资料不难发现 ,两汉故事赋或讲述鸟兽故事 ,或敷演历史传说 ,或再现生活场景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世俗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 ,其生成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赋作包孕着戏曲、小说等多种文学要素 ,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人物形象的鲜明 ,语言的个性化与通俗化 ,都形成了汉代文学中特异的存在 ,从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演进有过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汉赋“讽谏”说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汉代“讽谏”说的产生及流变,并指出汉代不同于“讽谏”的弱势赋学观点存在。汉代除典型受推崇的大赋之外,还有风格多样的宫廷作家赋作及源于下层文人的民间赋,而汉赋内容、风格的这种丰富性往往被忽视。民间赋创作在东汉末年应该是繁盛的,并且对文人赋的创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