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35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786篇
社会学   17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不是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另一个问题,而是它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是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东方社会”这个完整世界体系中的东方维度,是要找到一把解开东方社会奥秘的钥匙,以便解释东西方互动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至于商品经济解构农村公社,进而影响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形,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模式: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冲击-解体-重构”模式。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较早、较彻底地消灭了农村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宗法皇权体制,故我国的现代历史路径有较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2.
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这既是基于对现代企业发展的理性认识,也是东方伦理精神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的新的发展需要。湖南耒阳电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表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东方管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渊源、精髓与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贺  苏宗伟 《管理学报》2006,3(1):12-18
东方管理学是扎根于中华文化,融合东西方管理精华的当代管理新理论。经30余年的探索,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结构。在简要概述东方管理学体系形成的3个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东方管理理论的渊源,以及“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精髓,并详尽地介绍了东方管理学的体系框架——学、为、治、行、和。  相似文献   
24.
平路从首部小说《玉米田之死》创作以来,其浓烈的台湾情结与政治关切贯彻始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涉及性别书写,在《行道天涯》《百龄笺》《何日君再来》《婆娑之岛》等小说中不断实现从私领域到公领域的跨越。《东方之东》中细腻挖掘女性空间、呈现女性不断书写的意义及描摹复杂的两性关系,通过故事、信件、简报、小说等不同形式的叙事话语,众声喧哗,在古与今的虚实交错中呈现性别关系、父子关系、台海关系等诸多复杂的纠葛,平路始终如一的台湾关怀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5.
作为亚洲第一部丧尸片,《釜山行》在成功借鉴成熟灾难类型片的经验基础上融入了东方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家庭本位、因果报应、福兮祸兮、礼尚往来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本土化观念,给观众以强烈的社会认同感,引发现象级观影潮流。  相似文献   
26.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藏文典籍收藏机构。论文从历史角度出发,对18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该所藏文典籍库的兴起、形成和发展进行梳理,纠正了以往有关俄国首批藏文文献出现时间的错误认识;对该研究所以藏文典籍收藏为基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藏学典籍收藏、整理、研究体系进行了阐述,强调其为世界藏学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7.
“东方之门”将成为苏州的地标性建筑,关乎城市形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幢楼建成什么样子是一件“公事”。  相似文献   
28.
民族交往与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命题。资本逻辑主张并推进的"异质趋同"博弈于文明主体声称并坚守的"排他斥异",引发了东西方文明交锋的结构性演绎,摹画和编织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场景。作为从"地域"走向"世界"进程的产物,"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东方语境以多元互补、相互依存、平等对话的协同进步,诠释于世界交往文明互鉴的应然态势。在现实性上,语境创设的话语表达生发于文化意蕴的结构谱系,不仅关涉政治实体的文化软实力,而且指涉经济实体的物质硬实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东方语境创设的历史承载,传统丝路精神的当代发展阐释于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东方特质。从范式的理论模型和结构图式出发,"一带一路"的空间延展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交互、目标性与系统性的相织,并在本源上形塑了东方语境创设的共生关系和发展向度。其"共商、共建、共享"的范式建构凸显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29.
本文结合实地考察,对东方美孚方言区"三月三"民俗文化加以浅议。  相似文献   
30.
正2014年2月一个阴霾四射的日子,我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被雾霾笼罩,一片阴郁迷蒙的景象,我仿佛回到1月中旬在北京的日子。也许冬天的缘故,气温较低,天空无法看清云朵,最担心亲人的叮嘱:小心冬天的雾霾,不要远行啊!然而,当我看到手中的贺卡,心中沉甸甸的,为何?掐指一算,5年了!每年岁末都能接到青岛中国高教学会公关教育专委会会长阎照武亲笔题签的"新年好!万事如意!"今年好像没有任何音讯,也许,新任总书记强调"八项规定",我们公关专委会也减去了多年的贺年仪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