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4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绍东 《阴山学刊》2007,20(4):43-45
针对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崔寔建议把边疆地区作为移民开发的理想场所,并把移民开发的作用提到了新的认识高度。在任五原太守期间,他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和完善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体系,使五原郡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为维护东汉王朝在边疆统治的稳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2.
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认为该诗借东汉王氏“五侯”喻杨氏“五家”(杨贵妃兄妹),所讽乃在外戚;吴乔《围炉诗话》、孙洙《唐诗三百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以为“五侯”影射手握  相似文献   
43.
张峰屹 《北方论丛》2022,(2):135-151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政治生态,给士人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不止仕路艰难,甚至危及生命。东汉后期士人的处世心态也因此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趋向多元的基本格局中,更多呈现出疏离政权、重生保命的倾向。此种情形,推动东汉后期文学走向了自我和情感,走向了独立自足。  相似文献   
44.
年画在华夏史上有过很多名称,如“纸画”“花纸”“画张”“卫抹子”“斗方”等,只是在清代才出现了“年画”这个名词。其实,过年贴年画的习俗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最初时,年画始于贴门神。东汉梁宗慷《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相似文献   
45.
薛海波 《文史哲》2006,(6):94-104
颍川豪族处于东汉全国豪族网的核心位置。从官僚化看,颍川豪族的官僚化进程与东汉政局稳定与否关系密切,其群体担任郡守公卿级官员的人数居于全国豪族前列;从士族化看,东汉中后期颍川士大夫豪族,已从地方领袖转变为全国性的领袖,渐居于全国士大夫豪族的核心位置,对东汉豪族士族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源又叫源头,是指水流起源的地方,如江源、河源、泉源。源头与其流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河流的水是否清澈洁净,其源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东汉班固说:“源清流洁,本盛木荣。”宋代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河湖海如果发源地草木繁茂,鸟语花香,自然环境优美,其水流必定是清澈可人,造福人类。反之,如果源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泥土崩塌,砂石横流,其下游也必然河床淤塞,水流浑浊,洪水为患。 源头的引申意义,便是泛指事物的来源、根源、资源。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起源,都有一个过程,都可以找到源头。我们做任何工作,观察任何事物,都应懂得  相似文献   
47.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48.
随着今古文之间论争的展开,东汉时期的经学领域里形成了征实和博通的风气。征实风气消减了汉赋的浪漫特质,加剧了汉大赋文辞与文义之间的矛盾。博通风气则促使文士们渐渐疏远群体情感,转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这些都导致了汉大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49.
东汉后期,王符不仅在社会批判思潮中表现最突出,而且在易学领域也颇有成就。在《潜夫论》中,他曾借鉴、吸收《周易》和汉代易学成果,推出了自己的自然天道观,构筑了一个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图式。在认定元气为宇宙本原的前提下,王符力主天道无为而人道有为,从而发展了《易传》自强不息的思想。本于《易传》太和、中正之说,王符提出了社会和谐乃至天人和谐的政治理念。他继承、发挥《易传》的重德精神和尚贤、养贤之说,呼吁最高统治者注重仁义德治,重民爱民,尊贤任能,改革时政,从而缓和并解除社会危机。在治《易》风格上,王符致力于务实崇本。这些都是对我国古代易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0.
对于东汉时期的"羌患"问题,前贤已有关注,在此基础上把"羌患"问题和东汉帝国的东西矛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中可以看出东汉王朝对华山以西地区重视不够,导致帝国东西部之间严重失衡。而西部地区的羌汉战争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矛盾的发展、演变,最终使其成为东汉灭亡的一个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