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1.
杨君 《浙江学刊》2023,(6):72-80
与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步,个体化进程凸显个体面对的不确定性社会以及有风险的人生,社会整合成为重要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多以超验共识、物质利益和国族意识为参照来看待和审视现代社会,对于个体化社会新阶段不同文明的特征缺乏全面理解。在个体化背景下,社会整合是指个体关于现代社会的想象,公共性和团结性是个体化社会整合的两种价值取向。前者的社会整合路径表现为具有生活政治特征的公共生活,而后者的社会整合路径表现为以社群生活为主的小共同体生活和基于国家认同的大共同体生活。在比较的意义上,社会整合蕴藏的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构成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内在差异,型塑了中西世界不同的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由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伦理学中关乎人的道德的核心话题。叔本华对"自由"的诠释建立在他的"意志本体论"基础之上,并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他的"自由"只是意志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境地里才能把握意志本体。他的"自由意志"也已超出纯粹伦理学的意域,而贯穿于整个体系。其哲学的悲剧性在此凸现为他提出的"自由意志",其真正意义上是消极悲观的。叔本华最终为人生指明了一条取消意志,实现所谓"自由"的涅磐之路。本文将试图沿着叔本华自己的思路,围绕这一核心概念"自由意志",来把握其哲学的真正内涵,及其影响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问题乃当前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个体化视角切入,利用江苏省2013年问卷调查数据,描述了个体化进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个体化倾向的分布、类别、阶层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已逐渐把个体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但家庭依然在个体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减缩社会底层比例都有利于消减"无公德"的个人主义,促进负责任的个体主义和"利他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4.
《萨勒姆女巫》是一部因个人过失在无序的世界中丧失身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道德升华、完成救赎的平民悲剧。米勒开拓性地塑造了一位平民悲剧英雄并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悲剧精神,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心灵净化之感。该剧专注于社会改造和道德净化,力图为陷于生存困境之人提供道德启谕。笔者在总结米勒独特悲剧观的基础上从荣格个体化理论的视角分析该剧主人公向悲剧英雄蜕变的心路历程,阐释该剧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关怀,挖掘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5.
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老人”进入大众视野。与传统老人相比,城市“新老人”经济自足、心态年轻、积极参与社会。受个体化进程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为自己而活”的价值理念在现实中常常与代际责任构成了明显的张力。城市“新老人”运用重新定义代际责任、重新分配时间和人力、赞助子女金钱、购买家政服务等策略来应对自我实现需求与代际责任的冲突。城市“新老人”的出现为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青春期自主的研究分别以精神分析理论和经验观察为基础,从分离性自主和自治性自主两个角度探讨青春期自主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不同的视角所获得的自主适应功能结论也存在差异。从这些研究现状出发,本文提出可以考虑同时结合自主的两个维度,探讨它们各自的影响机制以及对发展变量的影响,并将这种研究置于人际关系的互动背景中以便更好地了解青春期自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马明 《理论界》2010,(4):99-101
"个体化的现象学"是《贝尔瑙手稿》中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部分手稿中胡塞尔试图专门研究时间意识和个体化的相关问题,这一部分胡塞尔主要研究了经验对象、观念对象和想象对象的在时间意识中的个体化问题。胡塞尔认为一个经验个体,即"这个"的特殊之处在于"此时此地",正是这一特点使得一个经验对象个体化。而观念对象虽然在时间延续中被给予,但它本身不是时间性的,时间要素不是其本质要素。想象对象的特点在于它没有确定的时间位置,不同的想象行为对同一对象的表象是在同一视域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货币就像神话中有魔力的钥匙,一个人只要得到了它,就能获得生活的所有快乐。因为货币不但统治着整个物质世界,而且统治着个体的精神世界。本文从两方面评述西美尔的《货币哲学》。一方面,货币凭借自己的特性给个体锻造了一种平均化、量化的价值取向的现代生活,货币成为个体心目中的上帝;另一方面,货币给个体带来了自由,但是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个体逐渐迷失了自我,货币带给人们的是空虚消极的自由,进而说明了西美尔的形而上的悲情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个体化相关理论的梳理,考察了个体化的概念和个体化的基本特征,提出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个体化的转型;从大多数学者的市场与个体化、国家与个体化2种不同视角考察了个体化产生的社会条件,指出这2种研究视角存在的缺陷,并试图寻求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的前提下研究中国个体化的中间道路,即在关系和礼物交换类型的改变中对个体化的表现样态进行考察;归纳了阎云翔关于中西方个体化进程的比较,由于中西方个体化进程的社会背景不同,中国很可能会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个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鲍曼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是资本的全球化,即资本与民族国家相分离,由此引发了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社会总体性危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是全球性的,但悖谬的是,人们不得不去寻求全球性问题的个人解决办法,结果是全球化与个体化得以相互促进,消费社会欣欣向荣;资本主义是一个寄生的、极不适宜普遍化的制度,资本全球化形成"地球满载"现象,使得"对内殖民"成为合乎逻辑的唯一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