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论职业生涯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生涯具有个体性和组织性。个体性和组织性是职业生涯的一体两面,相互联系、共同促进。职业生涯管理要把个体性和组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承认职业生涯的组织性,组织承认职业生涯的个体性,共同规划、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2.
《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走出“玩偶之家”之后踪迹何在?这一直是一个伟大的问题。上世纪初,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立足社会学,义正言辞地给她指出了两条道路:堕落或回来。在高扬生命个体的今天,笔者略受启发,有了新的思索,试从文本中娜拉的这一个体出发,提出她的另一种归宿———自杀。  相似文献   
103.
"我"和"我们"——关于个性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个体性,Individualit?t,individuality),按照Hein-rich Schmidt的《哲学辞典》,意指“特性,包括性格和特征在内的整体,通过这些性格和特征,一种本质作为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而表现出来”^[1]。狄尔泰在《论个体性研究》中详细描绘了自我与非我的意识是如何发生的,他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04.
西汉赋具有浓郁的生命焦虑色彩。可以看出,赋家们最为忧心焦虑的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如何实现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生命焦虑意识。西汉赋家的生命焦虑具有个体性和群体性指向。这说明西汉赋家既有明显的自恋倾向,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5.
“数+度量+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6.
希伯狄格认为,亚文化经常抵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这虽然是以间接的和象征的方式来实现的.然而,他也指出,亚文化的表达形式通常通过两种主要的途径被整合进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中去.第一种途径是,在一个意识形态的整合过程中,"由统治集团--警察、媒介、法院系统--对异常行为‘进行命名'并加以重新界定".第二种是通过"把亚文化符号(服饰、音乐等)转化成大众生产对象"的商品形式来实现这种整合.[1]确实,统治文化的这两种整合方式比较好理解,但要实现彻底整合却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在当代消灭一种文化已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同样,亚文化的每一步发展都步履维艰,它时时刻刻都在与统治文化与商业文化进行着权力的争夺大战.因而,从Hip-Hop进入中国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主要借说唱音乐和街舞这两种文化形式从高等教育和商业角度介入简要地探讨分析中国青年亚文化中存在的"二律背反"式的冲突张力,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亚文化的当代生存命运.  相似文献   
10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自主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沃土,为了增强社会的整体功能须以集体主义作为自主意识发展的正确取向;系统科学为个体性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佐证,同时在社会历史发展视角中弘扬教育主体性须加强个体性教育,以避免教育主体性本质的失落。所以,个体性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的基础,主体性教育是个体性教育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8.
萨特的实践观经历由个人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历史主义的兴起与十八世纪的认识论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物理学的成功使得经验主义的认识范式在十八世纪受到普遍地推崇。经验主义认识范式的流行给由笛卡尔肇端的唯理主义认识范式带了了极大的冲击,并造成了十八世纪的认识论危机。正是在启蒙思想家对这场危机的反思中,历史主义开始出现和兴起。本文分析了历史主义与经验主义范式之间的本质关联,并且指出,历史主义作为一种与强调普遍人性和抽象原则的启蒙历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观,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个体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奥古斯丁把人的灵魂同身体割裂开来,并且仅仅从内在于灵魂的理性、自由和智慧来说明人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所以他最终因为片面强调上帝的子民在精神灵性上的合一性而忽视了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与现世生活的多样性。朱熹虽然继承了先秦儒家注重形体和形神统一的传统,却未能认识到精神存在的相对独特性及其与物质存在的差异性,所以他对个体性的认识很容易被"理一"的绝对性所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