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孙蝶平 《老年人》2011,(7):40-4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创始人。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相似文献   
102.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3.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对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影响更是被写入教科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但细细分析推敲可以发现,这种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4.
郑成林 《江汉论坛》2006,2(8):49-55
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律师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旨在保障人权、改良法制的冤狱赔偿运动。尽管国民政府最后未能完全采纳律师协会的建议,颁布冤狱赔偿法,但冤狱赔偿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律师的执业素质,也为政府司法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依据,既是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也是近代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5.
在近几年"民国文学"的讨论中,丁帆与李怡的理论构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代表性。本文结合研究范型问题,对丁帆的"1912年断代说"、"民国文学史"的构想以及李怡的"‘民国机制’说"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以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关系为视角,对民国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6.
黄海 《当代老年》2011,(10):21-22
百岁老人孙墨佛以其功高、德高、艺高而被世人尊称之为“辛亥革命老人”、“百岁诗人”、“百岁书法家”。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亲历百年沧桑,其冒险夜救孙中山一段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7.
史飞翔 《老友》2012,(12):13-1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是近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  相似文献   
108.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7)各种势力和历史因素交织混沌,以刊载趣味性内容和提供消遣娱乐为主的近现代小报业乘势崛起.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小报数量庞杂,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娱乐性和知识性小报,横报和黄色小报,综合性小报,社团、行业和同乡会小报,这四大类报纸以时间为轴正好概括了中华民国前期小报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9.
2011年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数千年帝制的终结和一个世纪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开始。通过解读辛亥革命,追问、反思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以及将变,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挫折,来认识我们当下和将来的道路选择,以期将历史的沉思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0.
辛亥革命的成功虽是由合力推动的,但袁世凯功不可没;而辛亥革命走向失败,则主要是袁世凯一手导演的。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达成诸多共识,革命党人藉此对清朝体制进行西方式的改革与建构,初期取得了一些革命性的成果: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创立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