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62篇
  免费   2409篇
  国内免费   504篇
管理学   22536篇
劳动科学   1613篇
民族学   2610篇
人才学   3814篇
人口学   1120篇
丛书文集   25252篇
教育普及   4篇
理论方法论   6225篇
综合类   45371篇
社会学   12644篇
统计学   6386篇
  2024年   431篇
  2023年   1753篇
  2022年   933篇
  2021年   1349篇
  2020年   1380篇
  2019年   1518篇
  2018年   711篇
  2017年   989篇
  2016年   1814篇
  2015年   2730篇
  2014年   7642篇
  2013年   6305篇
  2012年   7699篇
  2011年   9123篇
  2010年   8514篇
  2009年   8635篇
  2008年   10834篇
  2007年   6963篇
  2006年   6540篇
  2005年   7128篇
  2004年   6588篇
  2003年   6160篇
  2002年   5969篇
  2001年   5684篇
  2000年   4450篇
  1999年   1495篇
  1998年   979篇
  1997年   742篇
  1996年   615篇
  1995年   394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346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命运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休戚相关。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无论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人才培养,还是应用研究、政策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呈现出了七个明显的学术进步趋势。然而,在学科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学术化等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学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政治学要无愧于时代赋予它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就要正确处理好事业与职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现实性与学术性、政治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以及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4.
中国和日本都进入新时代,而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可能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代,多重的新时代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中日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中日经济关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的最佳选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变"危"为"机"。在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中日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疫情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双边投资、财政金融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极为广阔,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新型传染病防控、应对老龄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更是大有可为,迈向新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会更加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5.
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运行的政府监管需要明确重点环节与内容,围绕完善价格机制、保障市场运行、提高运行质量等核心问题实施科学监管,以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市场健康发育为主要目标,其根本在于确保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运行有序、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6.
宗教对话是宗教界、学术界开展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以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沟通、交流的活动。一般而言,宗教对话可分为教内对话、教际对话、圣(宗教)俗(社会)对话乃至宗教交往几个层面。本文所论耶伊对话,在强调宗教教义对话层面或宗教组织之间沟通活动的同时,亦特别关注以宗教信徒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交往关系,注重宗教之间交往互动的社会形式,注重考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是否存在真实交往的可能性和社会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交往的社会及公共性特征,建构一种与宗教对话并行不悖的"宗教交往论"。最重要的是在民族与宗教信仰方式之间建构和重构国家认同、公民认同、民族与宗教认同,将三种认同叠合在一起,同时又不丧失任一认同的固有特征,成就一种"公民——民族——宗教"之间的"叠合认同"方式。  相似文献   
57.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8.
59.
《管理世界》2020,(3):F0004-F0004
中国经济发展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该时期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严峻的风险挑战。鉴于此,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管理世界杂志社支持的"‘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研讨会"定于2020年6月在南开大学召开,旨在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促进中国特色经济学发展,深化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