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秉承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的思想,在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解读中,阐明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彰显了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尽管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尚未达到马克思哲学应有的高度,但它贴近了马克思开创的哲学发展的方向,突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明显旧唯物主义痕迹的解释模式,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提供了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对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在早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把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解读为历史本体论;在晚期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他纠正了前期解读的错误,把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解读为社会存在本体论,为当代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其受自身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他的解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对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解读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和曲解;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而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它区别于近代启蒙传统,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青年马克思向成熟马克思的过渡变得顺利成章;成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同样有人道主义意蕴,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在近代留学潮、爱国救亡运动以及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合力推动下,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理论工作者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核心要义、限制因素、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作了阐释解读。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呈现出语言“接地气”、形式多样化、不同派别通力合作、传播的相对片面性等几个贯穿始终的鲜明特点。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历史作一系统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既确证了人的主体在场性,又支撑起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构架。因此,"实践"已经超越传统的认识论范畴而饱含了丰富的本体论意义。以此为视角,需要考察黑格尔早期哲学中"经验"概念,说明其与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之间隐藏的源流关系;借用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经验"概念的解读框架与存在论视角,论证马克思在阐述主体的实践特征中对本体论维度的持有,这一方面成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抽象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也引导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何而来"与"向何而去"密切联系着,与马克思创立理论的问题、思路、视角、价值取向密切地联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创立)的特质,就决定了它自身的走向.我们应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在对资本主义的互动扬弃,在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解读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是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交汇与碰撞过程中进行的。从梁启超到孙中山,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出现了知识与伦理彼此分离的现象,从而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机性,丧失了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依据。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与伦理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物心"关系论,科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中国最早介绍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流派之一。他们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在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研究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辟了道路。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早期国民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既有客观因素,如国内外的政治局势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受到日本影响等;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是为三民主义寻找理论依据、早期国民党人充满革命选取精神以及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评价。早期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给当时处于迷茫状态的中国人民以重大启发,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 2 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 2 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需要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根据马克思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不同属性,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分为三种类型。运用统计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对不同模式下的传播实效进行科学的量化比较,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宏伟工程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11月29日,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研讨会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黄枬森文集》首发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重要基地,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新文化五  相似文献   

13.
思想是历史环境的产物。马克思生活的欧洲,是世界现代化的发源地。作为观察生活的大师,马克思不可能对鲜活的现代化实践视而不见。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是马克思思想生成的背景,也是马克思审视问题的视域和论域。在马克思思想宝库中,包括哲学思想,也内含基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所解读的现代化。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行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不仅表现出物竞天择的理论气度,而且还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包括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中国化。但相对马克思哲学思想而言,国内的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研究尚处于"热而不熟"的状态。回眸和省思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挖掘研究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新学术生长点,既是复原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尝试,也有助于推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中国化从隐性知识向显性话语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尽管毛泽东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全部来源于苏联教科书的中译本,但是,那种认为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必然受到实证主义、二元论或正统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判断,则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毛泽东是从“通变”的视角来解读辩证唯物主义的,并从经典的中国经验中获得灵感。在这一解读过程中,一种中国版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最终产生,这就是具有独特中国形式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更接近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它既不同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这种与“通变”相互关联的反映论观念,是一种由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译化语言所构成的中国传统的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两德统一后,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并未沉寂。新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文本、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社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近年来,甚至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因而,今天德国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之一。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理解,而且不少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MEGA2的编辑出版研究、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以及重新发现马克思、重新诠释马克思、重新塑造马克思的热情、激情和努力,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当代中国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的解读。市民社会是马克思著作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结合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在全面理解市民社会三方面含义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市民社会的特征,以期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思想实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提供真实的思想原料。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前后,我校师生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从去年开始,文科各系师生就撰写了纪念马克思,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题论文共二百多篇。这些论文,有缅怀马克思生平业迹的;有追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有阐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有论及马克思对各个学科的理论建树的;有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得到哪些发展的;有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从这些文章中选出来的三十多篇,将送到校外各种学术讨论会去参加讨论。其中蒋学模教授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李龙牧副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的利胜和发展》等六篇论文已被推荐参加全国性的有关会议。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汇集了十七篇论文。在全校纪念大会上,党委书记盛华所作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的报告,要求文科各系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为开创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尽管毛泽东关干“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全部来源于苏联教科书的中译本,但是,那种认为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必然受到实证主义、二元论或正统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判断,则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毛泽东是从“通变”的视角来解读辩证唯物主义的,并从经典的中国经验中获得灵感。在这一解读过程中,一种中国版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最终产生,这就是具有独特中国形式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更接近干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它既不同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同干中国的传统思想。这种与“通变”相互关联的反映论观念,是一种由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译化语言所构成的中国传统的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在历史研究中人们都忌谈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仿佛它已经过时了。如果有谁谈起它,似乎这个人思想过于僵化,过于陈旧了;或者说这个人思想还没有完全摆脱极左路线的影响,思想太“左”了。在报刊上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文章,即或写出来也很难发表。而西方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著作被大量翻译出来,广为传播。也有些论述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或者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思想家,他不仅第一个系统地、比较全面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哲学介绍到日本,并且还对亚洲诸国尤其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在日留学14年,和河上肇缔结了深厚的师生之谊,他的思想形成受到了河上肇莫大的影响。厘清河上肇对李汉俊思想的具体影响,可以窥见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入的途径,这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是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