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8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6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25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550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新学术》2007,(2)
纳税人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切实保障好纳税人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大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加强本国税收管理体系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制定了完备的纳税人权利规则。而我国于2001年重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虽然完善了税务机关的执法制约制度和纳税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制度,不过现有的保护条款还显不足,实质性的权利更少。立法是对纳税人权利最深层次的保护,因此我国要学习各发达国家,力图为纳税人构筑完善的立法保障。鉴于此,本文将从纳税人权利的基本含义出发,借鉴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立法成就,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纳税人权利法律保障立法方面现有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石方研究员撰著的<黑龙江区域社会史>,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百万字的巨著,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观点和方法,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做了全面的描述与阐释,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观点,对认识黑龙江区域社会发展史、社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是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开拓之作.该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3.
刘季富 《殷都学刊》2004,(4):111-112
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 ,并由此诞生了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甲骨学 ,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一个世纪以来 ,甲骨学研究在几代学者锲而不舍的努力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甲骨从被发现开始 ,就受到普遍的重视 ,全国许多有关学者都投入了考释研究 ,日本和西方人士也很快参加进来 ,使甲骨学形成有国际性的学科。”[1 ] 据宋镇豪、常耀华两位先生在《百年甲骨学论著目》一书中的统计 ,截止于上世纪末 ,中外甲骨学者有 3833人 ,论著有 1 0 946种。[2 ] 在这众多的学人当中 ,河南大学…  相似文献   
104.
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经建 《文史哲》2006,(4):120-126
追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更是一个终极性的文化命题。人类追寻精神通过艺术审美途径被转译为中外文学中一个基本的母题模式。“流浪汉小说”是其最浅易、最显明的母题表述图式。大多数流浪汉小说的文本都呈现出两重结构:一是直接对应现实生存的表层结构,一是隐含人生哲理和诗意概括、寄寓着追寻母题的深层结构。(精神)家园叙事是追寻母题的形而上层面或哲学意味上的表达形态,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寻,现代人的根本性焦虑是无家可归感,文学中的追寻可以将个体性的价值选择、精神追求与特定的精神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体系相联系,并在其中被确认而得到心灵的慰籍。其二是持有既定的人生取向和明确的精神目标、旨在重建或心造一个理想“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中的“家园”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且与“诗意地栖居”等话语概念相关联,描述了人类带着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的漫长旅程。  相似文献   
105.
刘惠君 《兰州学刊》2007,(6):198-199
该文通过对太平天国时期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关分析与中外比较,论证了太平天国失败并不仅仅是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使然,而是当时整个中国落后的文化背景导致了太平天国在许多根本问题上认识的诸多误区从而造成了其本身许多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也使它不可能有更高的水平,而这些正是造成它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常言说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镜子可正衣冠 ,研究历史可知兴替。那么研究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 ,可知中国朝鲜族的由来和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发展的轨迹 ,揭示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由孙春日主编的《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边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 ) ,阐释了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指出了中国朝鲜族作为民族共同体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对一个民族的研究历来角度繁多 ,而本书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切入探讨 ,从中回答了两个问题 ,一是民族的生存环境问题 ,一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7.
某种动物的特殊习性,早引起古人注意。因动物行为启发而得疗病仙草,今存载录当起自刘敬叔《异苑》。而与蒲松龄生活的淄川并不遥远的北方蒙古族地区,约15世纪定型的史诗《江格尔》中也有仙草救助英雄母题。蒲松龄先祖一说就是蒙古族,或许这种仙草崇拜情结还受到蒙古族民间史诗陶铸。母题源头当在西域和印度,佛经"感恩动物、神草可生子、草药精灵母题"和"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观念,对母题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禁忌是人类在与自然及人类彼此的交往过程中,借助象征与符号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传承性的、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控制(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的最原始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自我约束与自律的最原始、历史最久远的形式不是道德意识,也不是法律、法令或规章制度,而是禁忌.禁忌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各地禁忌事项种类繁多,有的相同或相似,有的不同甚至相反.了解和学习一些中外禁忌,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本国及外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等,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张明东 《殷都学刊》2007,(3):155-156
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殷墟青铜器作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需要学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近出版的有关青铜器研究的著作中,岳洪彬博士的《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0.
徐思彦 《云梦学刊》2006,27(4):20-21
关于学术与政治,这是一个不忍说、不好说、又不能不说的问题。所谓不忍说,是因为有太多令人辛酸的往事和沉痛的教训;所谓不好说,是因为前辈大师和当今时贤已经有深刻的论说,难以贡献新意;所谓不能不说,是因为当代中国学术史,与政治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无论何人何时来写当代中国学术史,都不可能回避政治强势在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作用。早在1944年3月26日,潘梓年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思想的自由问题》的文章。文章说,所谓主张学术应有自由,就是说“学术思想不应受到政治力量的干涉,应当让它循着自身的规律去展开,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