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侠 《河北学刊》2001,21(5):76-82
元祐更化后,反变法阵营发生分裂.蜀、洛两党交恶,矛盾公开化.两党交恶,表面上看源于权力之争,而更深层原因则在于"蜀学"与"洛学"在思想领域里的尖锐对立.作者深入分析了苏、程两家对<中庸>这一儒学经典的不同认识与看法,试图阐明蜀学与洛学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形成对立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2.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一分为二是一分为三的特殊表现形式.一分为三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认识应该包含着矛盾着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一"与"三"的关系概括为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一生二,二生三"式;"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一而三,三而一"式."一"与"三"可以是真实的绝对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有的相对的存在,还可以是亦实亦虚的存在状态."一"与"三"的关系,可以是直线关系;也可以是平面的关系;还可以是立体的关系.(AA-Aa-aa)n可以作为一分为三之模式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一分为三有着自我独具的范畴.运用一分为三,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表示为"过份--中庸(适度)--不及".中庸形态有四种或六种表示方式.庞朴先生"凭借两端认识中间"的中庸四态、否定用"中间"表示中庸和用ABC分别表示三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值得商榷和修正.  相似文献   
53.
王文初 《江汉论坛》2006,(8):124-128
世纪之交湖北作家文化心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士、精英和平民的角色心理,批判、抵抗和认同的社会态度,推崇独立人格、自强不息和勤劳善良的道德理想。其总体特征是积极健康、沉稳务实和中庸保守。这种文化心态成就了同时也制约着湖北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54.
55.
王晓元 《唐都学刊》2004,20(5):144-146
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在当代音乐发展的走向中仍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西方文化中的单极思维造成的对"音乐资源"的无限"开采",有可能给音乐的未来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使音乐的和声与曲式构架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能避免这两种极端,对音乐的未来发展或许有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56.
王夫之的<中庸>观对丰富和发展传统的中庸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从认知理性进路出发对"中"重新界定,淡化了中庸道德的形上学的品格,凸显了感性生命实体.二、从考据学和义理学出发对"庸"进行新的解释,使"中庸"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三、以体用解中庸,克服了宋儒形而上学的缺陷,使其<中庸>观充满着辩法思想.四、从道德形上学之道与道德实践的外王事业合一的角度阐发中庸大旨,突出"中庸"本天德、成王道的重要旨趣.  相似文献   
57.
星艺 《新天地》2012,(2):52
当今社会,没有一个女性愿意与他人"撞衫"——穿同样的衣服,可是大多数普通人又不可能享受高级定制带来的衣着个性,商场里的成衣全都千篇一律,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呢?当然一定要靠服装买回家后的二次搭配,这样才能穿出自己的着装风格;  相似文献   
58.
中庸与三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庸的所谓中,就是第三者;承认二分又承认中庸,也就在事实上承认了一分为三。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由于二分法的先入为主,人们总习惯于称“中”为“中介”,视之为两极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居间环节,或者是事物变化过程的中间阶段;还相信中介环节是暂时的,必将向两极分化而最终归结为二元的天下。待到二分法不足以解释一切现象时,亦有人主张一分为多。其实三就是多,多必归于三。三分法有一维、二维、三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59.
中庸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范畴,在"何为中"问题上,大儒们的回答有所不同。孔子将其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道",从全局和全面出发,主张"全为中";子思将中庸上升为宇宙的本体,并认为诚是上达该本体的唯一正确途径,从而提出"诚为中";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必然推演为"仁义为中";荀子为恢复孔子的中庸之道,纠偏思孟的"德性为中",倡导"规范为中"。  相似文献   
60.
野田佳彦1957年出生于千叶县船桥市,父亲是富山县一个农家里6兄弟中的老小,母亲是千叶县一个农家里11兄妹中的老小。1980年,野田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9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2011年8月29日,在民主党代表选举中被选为民主党代表;8月30日,在日本国会接受首相指名后,出任第95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三岁半立志成为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