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4 毫秒
71.
在美学理论中,激情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动因,通过实践冲动实现主体的对象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主体对于未来对象化成果的预设”[1]“在艺术家这里就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受胎’于宇宙意识,成熟于文艺家的创作思维即艺术思维中。”[2]既然审美理想受胎于  相似文献   
72.
要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好社会性的号召与个体的道德响应之间的关系,笔者称其为形成法律人的"首唱"与非法律人的"唱和"的法治的共识效应.为此,本文通过对"共识效应"进行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后,试图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统一的视角,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出具有中庸思想特色的若干己见.  相似文献   
73.
本文摈弃西方哲学的范式,应用中国哲学自己的范式,对《中庸》“不诚无物”说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认为事物的有无真假是与人心的诚与不诚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74.
儒家文化崇尚中道,主张“和而不同”。“中和”精神是儒家推崇的人生境界,集诚信与仁爱为一体。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礼制文化是一种等级和谐,带有历史的局限性。而中和精神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理想,是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5.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自我不一致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以及双维情绪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人类自我调节机制的解释性理论。其中有关情绪的作用和价值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用全新的视角,遵循"中庸理性"思路来思考情绪在个体自我调节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不能再忽视中庸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尤其是对于个体自我调节行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76.
袁玉立 《中州学刊》2005,(5):135-139
先秦儒家中庸观的核心价值是"中和"之德."中和"思想及其现代阐释是"多元一体"论,并服从于建立差等有序的政治统治.因此,中庸观具有重要的政治哲学意蕴.实现"中和"境界依赖于"至诚"之德.至诚作为政治家理性,意味着政治主体的认知行为应按客体规律(性、道)施"仁政"于民.诚是多元世界一体化的内在引导机制.以诚为本的政治权力才能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才能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77.
《论语集解》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既关系到六朝论语学与儒学的诸多情况,又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状况、选举用人制度等密切相联。对之加以探讨,兼具学术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78.
儒家的中庸学说可多层面解读,从道德与伦理两个层面考察中庸的意蕴,道德的中庸并不完全等同于伦理的中庸,道德的中庸侧重德性,伦理的中庸侧重规范。我们辨析儒学的现代价值,目光应更多地投向儒家所主张的道德的中庸。  相似文献   
79.
中庸     
我不知什么是中庸,我知道有这么一个知识分子,他因为他的学识坐牢,他就把儿子带进山区,使儿子变成文盲。我不知什么是中庸,我知道有一个人住在北极,他说北方太冷了,他要迁到南极去。他忘了南极也很冷,和北极一样冷。纪律,大我,奉献,理想,现在都成了引人一笑的词。上一代有人借“纪律”奴役别人,借“理想”欺骗别人,借“大我”抹煞了别人,借“奉献”榨取了别人,于是有人非常愤慨甚至矫枉过正,扑向极端。所谓中庸就是:“纪律”还是得要,“大我”还是得有,“奉献”、“理想”还是得尊重——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北极太冷而搬往南极。纪律、大我、…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从教师主体论与学生主体论、教书与育人、鼓励与批评、过程与结果、紧张与松弛、全局与局部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理念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二元对立不可取,"中庸之道"才是有效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