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94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47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蔡巧良 《经营管理者》2009,(24):369-370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对二者思想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析造成两者思想之间差异的原因,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有利于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社会背景下,准确地把握、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西方文化地借鉴与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62.
王黎静 《西部论坛》2001,3(2):22-24
中性人格的现代转换应考虑传统因素、西方现代人格理论及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影响,更要考虑中国现实状况和实际需要。本文从此处着眼,分析了中性人格理论的转换,提出了互利性人格是中性人格现代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古代东西方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在东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前人对他们政治思想的研究颇多 ,但对比研究则少 ,文章拟通过对他们政体理论的比较研究 ,找出东西方文化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64.
孔子思想中存在诸多二律背反式的冲突模式,比较突出的如天人冲突、礼仪冲突、德刑冲突、仕隐冲突。这些冲突关系中实含有相互依存、彼此互动的内涵。孔子通过“命”来调谐天与人的冲突,通过“诚”来达致礼与仪的统一,通过“仁”来实现德与刑的互补,通过“时”来决定仕与隐的抉择。孔子解决其思想中内心冲突的原则归根到底是他的中庸思想,“命”、“诚”、“仁”、“时”都只是中庸原则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冲突模式所选取的具体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65.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天人相应”、“中和中庸”、“修身正己”等思想是促使人、社会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论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礼治秩序向法治秩序转变的过渡时期,在混杂多元的社会秩序中确立法治秩序在乡村社会的权威地位,并使其发挥最佳效用,是乡村社会法治秩序建构的关键。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对建构国家法与民间法良性互动关系,实现诉讼解纷方式与非诉讼解纷方式的互补与融合.培育乡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处理乡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从而成功实现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中庸与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也是其改良主义哲学的核心。在认识上强调客观事物的差异与调节的必要性 ;在实践上则主张通过损益来化解矛盾 ,推陈出新 ,它是太平治世之说 ,而非乱世争雄之道。  相似文献   
68.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庸哲学,是思索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智慧结晶.故有"三才"概念,有性、道、天关系的种种判断.其中,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判断可谓经典常谈,影响很大.然而,在现代思想史上,它被视为保守落后观念的基础理论而备受质疑.在国学界"回归原典"的新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69.
在美学理论中,激情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动因,通过实践冲动实现主体的对象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主体对于未来对象化成果的预设”[1]“在艺术家这里就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受胎’于宇宙意识,成熟于文艺家的创作思维即艺术思维中。”[2]既然审美理想受胎于  相似文献   
70.
要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好社会性的号召与个体的道德响应之间的关系,笔者称其为形成法律人的"首唱"与非法律人的"唱和"的法治的共识效应.为此,本文通过对"共识效应"进行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后,试图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统一的视角,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出具有中庸思想特色的若干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