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524篇
劳动科学   175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254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1160篇
理论方法论   407篇
综合类   3029篇
社会学   997篇
统计学   27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空间集聚面形成了社会景观, 其产生和发展是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地理集中的结果。城市不但是人口集聚地, 而且成为各种产业的集聚中心。本文所及的城市布局、规范的范围始于新中国建立。20世纪50年来, 三代领导人在城市布局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特色有许多值得总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 ,明确教学工作在高校的中心地位 ;狠抓落实 ,突出教学工作在高校的中心地位 ;搞好服务 ,维护教学工作在高校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14.
《金陵瞭望》2005,(14):2-3
2005年是江宁创建南京市首批文明城区、协助办好十运盛会的决战之年,也是为实现“两个率先”和进入“苏南第一方阵”进一步打牢基础寻求突破的关键一年。作为全区城市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江宁区建设局以“迎十运会,树新形象”为契机,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着力提升四大功能,强化四大意识,不断协调城镇发展,重锤打造高科技花因式新市区。  相似文献   
15.
射洪县就业训练中心是劳动保障部命名的“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是省政府命名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两年劳动保障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领导和省委书记张学忠等先后视察就业训练中心。给予了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英汉习语的互译中做到从形式到内容、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成功转换是个难题。文章根据中心信息等值的原则 ,介绍了几种技巧 ,以寻求的语与源语之间表达效果的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被称为“信息经济”或者“网络经济”,是因为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掘正在改变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要支撑的“旧”经济的增长模式。网络银行的出现 ,正是积极活跃的“新经济”的产物。银行业步入网络时代 ,网络融入银行业 ,正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 ,也奠定了全球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从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运行对比中 ,我们才能更好地回答如下这一问题 ,网络银行是否最终会取代传统银行 ?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编大学英语》特点的评述,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仅便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戏剧的起始源头、发展脉络对中国京剧与欧洲歌剧作了比较。接着 ,又从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民族性、哲学思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入手 ,对中国京剧的写意风格和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欧洲歌剧的写实风格和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学特点作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华夏中心”观的产生发展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合理性。它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是严重地阻碍抗拒 ,另一方面又具间接支援之功。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同时 ,从根本上否定了“华夏中心”观念。在创造性转换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正确指向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