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主客关系在历史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主客未分、主客二分和后主客式关系。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客关系进行梳理,通过物我区分的打破和生活世界的建立两方面阐释后主客式关系这一最新发展阶段,提出重新认识和构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后主客式哲学视野下,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探索,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类事业"和"治理性"补救向"自觉性"保护转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2.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主客对立教学模式,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形成主客对立关系。这一教学模式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大多使用教化论教材;二是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主体间性思想打破了自我主体中心论,强调通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往来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和谐,有效地克服了当下主客对立导致的主体片面性。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为打破主客对立模式、走向主体间性模式。主体间性教学模式采用审美主义教材,实现教材与学生的审美交流,还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实现教材、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73.
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成为困扰中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点。从此核心出发,方能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本源性;方能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其他一切差异。因此,通过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这一本源性差异,以寻求新时期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4.
主客交往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而国内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文章在总结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一个民俗旅游景区为例,讨论了文化差异对主客交往的影响。研究证明,文化差异对主客交往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在文化背景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文化差异对主客交往主要起阻碍作用。而在主客文化背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文化差异对主客交往主要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中,存在着笛卡儿式的和康德式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径。从表面上看,这是二元论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二元论的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实质上,西方认识论哲学是一种理性建构说。在这种理性建构模式中,主体被抽象化,而客体则被抽象的主体重新建构。因此,主体与客体在这种唯心主义哲学中,二者的关系是自洽的。只有在涉及社会历史领域或具体经验事物时,理性建构说才真正显露其理论缺陷。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提出,克服了这种认识论缺陷,摆正了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6.
邹文贵 《理论界》2008,(2):128-130
文学视野中,天人相分观念在先秦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神话时代里,天人相分观念主要体现为生存愿望与生命意志的表达;《诗》《书》时代里,天人相分观念主要表现在对族邦领袖与农事劳作的歌唱上;诸子时代里,天人相分观念进入了成熟期,它闪耀着理性的智慧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77.
人类对于自然所抱有的亲和与对抗态度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已经成为面对生态危机最为迫切的问题,重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天人合一"的理论是改善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78.
西方哲学的内在精神是自由精神和理性精神,它追求的是不断超越自身,西方现代哲学用存在主义超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必须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展科学与民主,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79.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当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的时候,有必要梳理中西两种自然观。以重新审视“天人关系”,重新定位现代“天人关系”,并求得“天人之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0.
“天人相分”的哲学命题和思想传统,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审美主体与自然美的关系上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承认主体的美感是由自然事物的美所引起的,它还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造化与心源”、“形似与神似”这两对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