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0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54篇
理论方法论   104篇
综合类   718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宋效峰  张立华 《兰州学刊》2006,2(9):48-49,39
清末时期,列强对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威胁不断加重。其中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几经调整后至“门户开放”政策而臻于成熟。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实用性,尽管在表面上它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但在根本上它还是服务于美国的自身利益。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92.
单其满 《理论界》2006,(7):142-143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得到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宪法的确认,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都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主权在民不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它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民主制度加以保障。结社自由和民主的选举制度就是人民主权实现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3.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非常丰富,涵盖立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等诸多方面,而人民司法思想则不仅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集中体现和本质表述。董必武的一系列政治法律论述,折射出了“人民司法保障人民权利”、“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司法思想,并已形成一个逻辑的理论体系;其中人民主权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石,形式正义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核心,法律权威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目标。在当代中国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的司法改革进程中,研究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推进司法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对国家主权首要地位的认识、对维护国家主权内容和方法的认识以及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措施等等。中国必须以邓小平的主权理论为核心,将国家主权的维护作为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主权战略。  相似文献   
95.
在八十多年的争取、维护、促进、改善中国人民人权的奋斗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人权理论 ,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 ,生存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第二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文化权利必须兼顾并重 ,全面发展 ;第三 ,主权高于人权 ;第四 ,人权既有共同性 ,又有阶级性 ;第五 ,人权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其实现和发展程度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 ;第六 ,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和发展人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96.
孙勇 《文史哲》2003,2(2):74-78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包括两个相互依赖的层面 :性质上的和功能上的。前者说明的是所有制的主体性质 ,是规范性的 ,体现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 ;后者关于公有或私有的论述是功能性的 ,是马克思根据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 ,对未来社会基于效率的描绘。规范性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功能性的论述则是需要实证的。因此 ,社会主义所有制在规范意义上的本质特征应当是劳动者所有制 ,公有制仅仅是实现劳动者所有制的一种手段 ,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由于劳动者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所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社会主义所有制等于公有制的传统观念 ,以及为消除此传统观点之弊端而提出的社会所有制、共同所有制、虚拟私有制等观点 ,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动者的主权和劳动者在所有制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97.
全球性时代的人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以西方文化为特色的人权正在获得全球性。这种全球性表现为:人权成为全人类的普遍关怀;人权规则在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得以普及,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效力遍及全球的具有多样化的人权规则系统;联合国和各区域性国家组织形成有关人权保障的制度;人权问题已成为全球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还就人权全球性获得的原因、人权的全球性与人权的民族性的关系、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8.
球权是以人权为基础、超越主权但不否定主权的一种全球性权利,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权、主权、球权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享有的三种最基本的权利,其中人权是核心,主权是关键,球权是保证,三权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了维护球权,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从以神权为基础的王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再从以人权为基础的主权到以人权为基础的球权,都是人类对自身权利认识的巨大飞跃。球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对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政治理论与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1990年代关于人权与主权关系的辩论建构了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但无论是根据国际法准则 ,还是从西方思想史和中国革命史的逻辑来看 ,人权与主权都是同一的 ,即统一于“人民主权”论。之所以会出现人权与主权孰高的命题 ,是因为发生了学理上的混乱和法理上的糊涂 ;如果引入“政权”项 ,这种对立结构便可完全被消解。  相似文献   
100.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在清政府“抚夷”的外交背景之下,中英双方最终通过“协定”产生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这个税则在侵蚀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当时的关税体制和财政制度带来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