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4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37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773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的传统是以理性主义作为传统的,本文通过介绍经济学的发展,以一股新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系统思维或非理性主义的潮流,冲击主流经济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对经济学理论反思的同时,并对经济学的未来进行方法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网络文化空间出现的“政治萌化”景观,体现了主流话语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互构关系。在新媒介语境下,亚文化群体秉持“万物皆可萌”的理念,将政治议题纳入“萌文化”体系之中。官方政治主体则将“萌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与传播策略,将其运用于主流话语的内容生产与形式制作之中。政治的“萌化”潜藏着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只有立足建构多元协商共治的政治文化生态、强化主流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推进主流话语的创新性表达,才能在新媒介语境下有效实现主流话语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话语表达形式呈现出现实性与虚拟性相融渗、规范性与自由性相割裂、广泛性与碎片性相矛盾、理智性与情绪性相对立的话语特征,消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宣传的影响力,稀释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阐释力,侵蚀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公信力,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作用力.建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方面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各方共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筑网络社会命运共同体和依法管网治网作为根本立足点来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通过敢于亮剑、善于表达、深于回应、精于整合、勇于引导等作为发力点来建构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英语俚语的特点和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语言的变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亚文化的黑话、行话及隐语中溢出而进入主流文化,在当代报刊杂志、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被广泛地运用。作者回顾了英语俚语在社会中地位的演变,并阐述了英语俚语的勤变、求新并具有丰富内涵的特点以及其构成的13种主要途径,以期引起对英语这一层面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导致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呈现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距显著化的特征,致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工作面临引导力被弱化、凝聚力被消解、包容力被降低等诸多障碍。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群体思想的有效整合,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同向发展理念,培育社会各利益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增强党和人民辨别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判断能力,创新以主流意识形态立体网络为载体的整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振兴:谁在谈,谈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形成综合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思路。 主流政策派以供职于国家政府部门的学者型官员或研究人员为主,其焦点在于如何完善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主流政策派立足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阐释,对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必要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机制以及规避误区作出论证。 学界理论派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的立论基础和基本模式,乡村振兴具有多种立论基础,而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则具有保底式发展、内生式发展和依附式发展三种向度。 基层实践派以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为主,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为发力焦点,其中县级干部扮演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冶和“施工队长冶的角色,乡镇干部则是加速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践行者,而村干部则构成乡村振兴最基础和最坚实的力量。 然而,在几乎所有的讨论中,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却集体失语,并再次被政府和学者普遍“代言冶。 未来乡村振兴的探讨方向应重点推进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上下结合冶,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乡村振兴的社会动力以及乡村振兴多元实践等方面的理论概括,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讨论、规划和行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大循环冶。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全媒体时代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挑战全媒体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策略,一种战略性规划,它在使用所有媒体手段的同时不断实现内在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成了社会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它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传统主流媒体面临边缘化危险媒体是公众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渠道,全媒体时代多种媒体形式并存,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信息沟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薄贵利发文表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政治体制。公共政治体制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政治保障。阶级民主必然被社会公共民主所取代,公共政治体制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流形态。与以往的民主体制相比,社会主义公共政治体制政治主题的范围空前扩大,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