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张澜的义利观及其启示张利源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张澜有“感于国家之阽危,政治之窳败,世道人心之日益败坏”[1],撰著《说仁·说义》二篇,在《说义》中详细阐述了义、利的内涵、外延以及树立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性。抗战胜利后,他撰写《墨子贵义》,对义、利的含义以...  相似文献   
32.
重义轻利以及对个人利益的否定,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中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受其影响,毛泽东提出共产主义理想和“人民利益”,但把“人民利益”更多地解释为“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仍没有受到重视。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鉴于此,邓小平明确肯定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整体多元的华夏文化.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  相似文献   
34.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民营企业这一概念,理论界仍存在颇多争议,本文是在“国有国营”对称之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即将非国有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同义语。文中论及的民营企业主要指私营企业以及由此发展演变而成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民营企业只是与低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相适应,始终认为民营企业没有先进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过多地指责、甚至夸大民营企业文化中存在的某些负面的东西,以致淹没了民营企业文化的主流。我们必须认清支流与主流,区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民营企业的本质属性。民营企业文化的特点1.…  相似文献   
35.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以义利观为核心的事功伦理独树一帜,勇敢地站在了当时的“显学”——理学的对立面。文章试从陈亮义利观的阐述着手,重点探讨其现实意义。陈亮对义利的定位及追求义利统一的事功伦理学及它所确立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构合理的义利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而且,其人性论着重于对人的活动及其人性本质的理解与关注,高扬了人的主体性,为现阶段的人学启蒙提供了理论借鉴;其强调“能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渊源;其“和同天人之际而使之无间”、“仁民而爱物”的“宇宙伦理模式”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也都提供了诸多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36.
37.
张哲 《天府新论》2011,(1):112-115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和谐观念对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有促进作用;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对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儒家文化既不去侵犯和掠夺别人,也不去强行推销自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38.
王安石的义利统一和以义理财为主要内容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实践作了理论准备。他给传统的义利关系作出了新的阐释,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王安石的义利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蕴含了因时而变的思想特质和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9.
义利观”是孟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明辨“义”与“利”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还事关个人之行为及道德准则.在西方思潮冲击下的中国社会,“义利观”的内容发生转变,但这种转变却并非凭空而来.民国学者对义利观的诠释,仍是承继中国传统学术思路.原本内化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义利之辨”,在新旧不同的诠释之下,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规范及判断标准,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0.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这些原则影响到商业领域和商人的精神面貌,且对近代商人的影响依旧很深。运用传统义利观管理现代企业,可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企业形象等。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实践,进一步说明了传统义利观在管理现代企业中的价值,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