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概念,是我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第二次提出的,它对两个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从长远讲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义利观,要研究它的科学内涵从识它的本质,找出它的特征,实践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6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义利”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正确对待和处理义利关系,必须坚持“义利统一”的原则,以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指导。坚持“义利统一”原则,既要把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自觉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又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只有坚持“义利统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取向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这种倾向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偏差。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们端正目标、在具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是本文分析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4.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认为"义"首先包含道义,其次应包含义务。孔子认为"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是维持君、臣、民关系的法宝。孔子认为"利"虽然人人需求,但应当"利民惠民我不贪利"。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的概念,他褒"义"贬"利",同时又认为"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孔子的义利观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重温孔子的义利观及其影响,辩证地处理"义"和"利"的矛盾,行"义"以达其"利",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65.
王玉云 《南都学坛》2004,24(1):103-10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重义轻利"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大致走向。毛泽东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是对"重义轻利"传统价值观的直接拒斥,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空想到科学的转折;但后来毛泽东在处理"义"与"利"、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向"重义轻利"传统观念的回归。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以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立足点,既反对极端的集体主义,又批驳个人主义,从而走向了个人与集体的联合。  相似文献   
66.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形态,即"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义利观、"三个有利于"义利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的新型社会主义义利观;梳理和反思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本质,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67.
简论儒、释、道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学为骨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而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 ,不仅有其各自的义利观 ,而且也有其在各自义利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儒家重义轻利、佛家轻利重义、道家兼而有之。科学分析并认识总结儒、释、道的义利观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实为学术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项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68.
朱小琴 《唐都学刊》2008,24(3):93-94
赵璐博士的<中国近代义利观研究>一书于2007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传统价值观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69.
义利观是传统伦理思想史重要的范畴。王安石的义利观既扩大了"义"的范畴又突破了"利"的内涵;既解决了公利和私利的矛盾又强调了先利后义和义利统一。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儒家义利观的中心思想是重义轻利,墨家则提出"贵义兴利"的观点.儒墨两家对义利观问题的认识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两家观点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形成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