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462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020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自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以来,其内容构建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更是意深远,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2.
项城方言中的“叫”字从共时层面看用法广泛,意复杂,可以用做动词、介词、助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处置,又可以表示被动.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寻了“叫”的处置和被动的来源,“叫”字从“实质性叫请”到“礼节性叫请”的语泛化过程是其虚化的语基础,我们认为它们的来源都和使役有密切的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33.
34.
信息结构是句子实际意的切分,它与句群有着天然联系。本文通过对日语句群的信息结构的分析,指出了日语句子的实切分标准是信息相对于听话人是已知或未知、信息在说话人语流中出现或未出现过、信息在目前是激活状态还是未激活状态、信息的预设或断言的实际情况等四项,同时讨论了句子的实切分在日语句群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词词场。这些同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36.
杜甫有多篇诗作直接描写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这些诗篇虽然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但将其以适当的方式缀合起来,则可以构成郭子仪诗歌组,或简称诗组。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杜甫的郭子仪诗歌组具有传记文学的性质,并可与正史之记载相互补充。杜甫的郭子仪诗歌组与诗经《小雅·六月》具有较强的对应性。这种文本间的契合绝非偶然,它说明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所开创的中国诗学传统。杜甫的郭子仪诗歌组具体诠释了六中的赋之本质特征:纪事传人。由杜诗的传记文学性质而上溯六中的赋,可以深化我们对于六的本体论认识。  相似文献   
37.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8.
张豫 《社科纵横》2011,(8):120-122
先秦儒家以"圣"为理想人格,而墨家思想则以"贤"为理想人格。"圣"的理想人格使得儒家在价值观上将""放在最高位置,而相应的墨家确立的"贤"理想人格则使得他们将"利"放在最高位置。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儒墨两种思想的冲突。由于两种理想人格内在有可以结合的特性,故在后世的发展中终于以儒家"圣"吸纳墨家的"贤"形象而使得两种思想最终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39.
审美创造主体论是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核心,涵结构复杂,但这个结构整体上却有鲜明的特征一体双.他既是外位整体的审美观照者/创造者,又因对他者的当下直观产生交互性的同情体验而成为一个形象化的客体性人物.反映在作品创造中,一方面他是一个不可论定者,同时又客体化为两付"面具",成为叙述人和主人公;另一方面,读者从作品整体的形式中能感受到他把握语言的艺术功力,而这一能力却来自大时代文化史的形塑.  相似文献   
40.
米幼萍 《民族论坛》2005,(10):26-27
象征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深融于传统文化的有机体之中。水作为大千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自然形态多样,因而被赋予了“人格、情感、时间、美、生命本源”等众多的象征,并且透过水的象征也折射出“正道直行、民为邦本、豁达乐观”等民族文化精神。一、水的象征(一)水具有人格象征所谓人格象征是指在原本与人类和人性没有关系的意象中,赋予人性和人格的含,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人格象征意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水是有生命的物质,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