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5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3482篇
劳动科学   155篇
民族学   242篇
人才学   1955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2178篇
理论方法论   925篇
综合类   8125篇
社会学   3978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1418篇
  2013年   1378篇
  2012年   1654篇
  2011年   1858篇
  2010年   1873篇
  2009年   2244篇
  2008年   2069篇
  2007年   1071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714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548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急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问题作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92.
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学有所成,生活美满。孩子们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他们有坚强的性格去面对日复一日的挑战,并有能力迎接、应对和战胜这些挑战。我们将这种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信称为弹性。  相似文献   
93.
郑红 《社科纵横》2005,20(5):202-203
中等农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生嬗动。甘肃省中等农职教育应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满足学生求学就业趋向城镇化的个人需求。面对城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质量要求、学生城镇就业的个人职业要求,中等农职教育需打破传统僵化的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方向,开辟面向城镇化建设服务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94.
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文言文,不仅内容博大,而且语言精美,众多文化经典出于其中。文言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变“难学”为“易学”,变“厌学”为“爱学”,让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5.
再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围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学位课程教学、学术实践和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写作、导师指导以及教学科研管理诸方面论述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6.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兴安岭地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状况、主要经验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7.
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校建筑工程管理系及国内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现状,对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出应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8.
从中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看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创新、创新型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谈起,通过对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从办学模式、培养制度、师资力量、学术环境等方面来探讨这些国家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并借鉴其培养模式的特征与中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相结合,探讨性提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9.
文章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数学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数学素质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群体,她们有着其他女性群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年轻朝气、充满活力,充满着魅力。探讨当代女大学生的气质、人格以及个性魅力问题,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女大学生的潜能,激发女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女大学生更好地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