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农村合伙人     
刘耿 《决策探索》2014,(17):54-56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被实践为“透山秀水”的工程,“记得住乡愁”被发展成生意,卖给来寻乡愁的城市人。“你记得住乡愁了不?”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支部书记韩忠指着一架鸡公车问成都来的两个姑娘。她们正在村口的农耕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里展出的都是青杠树村在拆旧过程中收集的房屋构件、生产器具,算不上文物,但对城里人是新鲜玩意儿,也能唤起一些人的乡土记忆。  相似文献   
82.
"诗魔"洛夫虽然多年定居于台湾和海外,但其个性气质、诗歌写作与湖湘文化关联密切。洛夫出生于湖湘大地,文学初步也始于湖湘,其秉性也受湖湘文化熏陶。在湖湘情结的作用下,洛夫诗歌中存在大量具有鲜明湖湘文化指向的意象,而乡愁抒写也成为洛夫诗歌一种重要而特别的类型。  相似文献   
83.
黄万华 《东岳论丛》2011,32(7):15-19
开放的民风、迁徙的人生与儒家传统的丰厚积淀相融汇,成为鲁籍作家创作最宝贵、丰富的资源。在这种创作资源的开掘中,境外鲁籍作家提供了"现代性的中国化"的丰富经验,从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中拓展出转化"他者"文化资源的空间,以自己的文学感受力、创造力和自觉自主的选择意识使"中国性"处于不断开放、流动的状态,深化丰富了"乡愁美学"等文学形态,而他们的"越界"写作是传统在迁徙中变化的结果,尤其使战后出生的境外鲁籍作家的情感想象力、艺术创造力都前所未有地爆发,呈现出齐鲁文化史上又一个奇观。  相似文献   
84.
文章依据深交所发布的2005—2017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核结果,以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地缘关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样本期内,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地缘关系具有普遍性,省份地缘关系年均占比高达55.51%,并且逐年上升.Order Logit回归发现地缘关系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等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Logit回归表明地缘关系更有利于达到最高质量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地缘关系越密切,对信息披露的影响越显著;控制校友、亲属关系和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故乡情的充分信任是地缘关系效应的基础,公司与家乡的距离越远,乡愁越浓,地缘关系效应越强;地缘关系结合股权激励会显著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地缘关系能够正向调节股权激励的效果.国有企业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与地缘关系无关,国有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应另辟蹊径,如事后问责制,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85.
原乡想像,浪子文学--李永平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马华作家李永平,通过原乡想像、女性刻画和中文书写,实现了他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三位一体的文学建构,而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三者之间的互为代换指涉,既坐实了李永平的文学意识形态,也生出无限空虚怅惘。原因无他,他的书写位置本身──漂流的、边缘的、“没有母语的”──已经预设了种种的不可能。李永平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失败,不仅止于美学的得失,也更指向一种历史/国族/欲望的精彩辩证。  相似文献   
86.
台湾文学乡愁母题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愁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历史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各具特色的内涵。滥觞于明末移台文人笔下,在日据时期一度充分表现的乡愁主题,在当代台湾再度得到生动而丰富的体现与发展。台湾乡愁文学所表现的是文化的乡愁。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切入,以历代乡愁诗作为线索,论述了中国诗歌中乡愁情结的形成、流变,及其由物质层面的乡愁向精神家园升华的轨迹。文章结尾探讨了中国诗歌的乡愁情结在实现统一,振兴中华大业中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9.
程国君 《江汉论坛》2006,(12):135-136
《城南旧事》是台湾当代小说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文本。它的里巷传奇与趣闻包含的文化意味与民俗风味,给退居台湾一隅的大陆人以某种清新、浓厚的文化的满足;它的儿童视角和童年经验,创造出一种颇类童话的文体,传达出生命“成长”的主题;它的叙事艺术,体现了当代女性小说叙事艺术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0.
回忆、故园和儿时的故事是每一个欲还乡而不得的游子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东北作家萧红与台湾作家林海音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回望故园,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儿时的留念、对生命的思考和叩问.其中以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具代表性.这两部作品虽然创作时间不同,却有着很多共同点:回忆自传、儿童视角、散文化结构、对故土的眷恋与怀念等等.但由于萧红与林海音成长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又使两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色调;对女性命运、社会时代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抗争态度.本文拟从萧、林儿童视角选择、儿童视角下的人生书写、儿童视角下的性别意识三个方面对《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