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89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744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通过对新闻本源这一理论问题的检讨发现,以往人们对新闻本源的认识有待深化。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但仅仅从这个本源出发不能全面地解释新闻概念的本质和记者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文章将新闻的事实本源概括为新闻的内容上的本源,并引入新闻的形式上的本源的概念,借助存在论哲学和解释学方法加以分析,试图更加深刻地把握新闻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82.
青年卢卡奇对在所有修正主义著作中被奉为神明的方法论——自然科学的方法,即自然科学通过观察抽象实验等取得"纯"事实并找出它们的联系的方法,展开了批判性论述,揭示了自然科学的"纯"事实之伪;对当时盛行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也进行了抨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思想——"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这对于我们探究自然概念的社会本质、探索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均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3.
陶南颖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52-154,160
自《2003年刑事审判法》颁布以来,英国刑事相似事实证据规则发生巨大变革。新法将相似事实证据归于不良品格证据项下,并废除了普通法上的相似事实证据规则,改而以类型化的一般相关性为可采性标准,并辅以详尽的采纳程序。这虽然改变了普通法严格的可采性标准,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却大大简化和统一了相似事实证据规则的适用,也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84.
85.
克里普克在反驳指称描述论和正面论证指称因果论的过程中,实际上曾使用一个借用语用学事实的论证,即本文所说的"语用学论证".如果确有这样的论证,则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个论证无论在肯定或否定的方面是否是有效的.通过分析,这里的结论是,语用学论证在事实陈述上也许是客观的,但在论证的整体上,则要么是循环的,要么是无关的.因此,语用学论证用于支持直接指称论的某些特定版本,比如指称的因果论,很可能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86.
王晓初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引起了我们对现代文学史写作中"他者"问题的思考.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横向的共时轴上应该借鉴其他学科和其他文化这两个"他者"因素,在比较中完成对"文学性"和"民族性"的更好认识;在纵向的历时轴上,作为历史的"绝对的他者"的我们,应该在事实真实和逻辑真实的辩证关系中,完成对现代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87.
有关事实的命题是回答"是"与"不是";有关价值的命题是回答"应当"与"不应当".从分析法学的视角看,把事实与价值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法学的发展史证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批判自然法学的理论出发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法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独立存在的依据;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法律应该得到遵守和法律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尹保华 《学术论坛》2001,(4):120-123
转型期作为"整体性社会事实"的中国社会工作是一种"准社会工作",这种准社会工作具有八大特征,即准职业、准机构、准知识、准市场、准教育和准组织.  相似文献   
89.
新闻的定义向来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在梳理我国20世纪新闻定义研究沿革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定义作了语义学的探讨,从而阐明事实说和报道说作为一种"释义性"解释,都有各自特定的使用场合,不能相互取代;信息说科学地揭示了新闻的一般本质,相对于事实说和报道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新闻在阶级社会中的特殊本质,即新闻是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0.
"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是稍有诉论法律知识的人都知晓的.民事诉论法第六十四条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程序意义上讲,原告对于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第二,、从实体意义上讲原告提供的证据应当满足法官判断法律事实的一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