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232篇
社会学   3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然而,网络交往具有双面性,它在方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越来越关注,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梯子意识     
佚名 《山西老年》2012,(6):33-33
小布什中学读书时成绩很差,好玩且喜欢恶作剧。但受其父影响,有了从政的理想。老布什知道他的志向后,就送他一句话:“要记住每个和你交往过的人的名字。”后来小布什依靠父亲的关系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成绩还是一般,大多数课程仅得C,但他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43.
王宇 《青岛画报》2012,(8):64-67
雨后的第二天,我们又一次游走在琅琊台,或许是因为雨后的重见阳光,或许是因为夏日的热情,我感觉萦绕在琅琊台上的塑像仿佛都有了一股生气.蓝天白云下,碧海绿树旁,一丝来自远古荡气回肠的灵气悠悠散发出来,让我眼前的气场霸气十足,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44.
周围 《家庭科技》2012,(5):38-39
案例 小陈有份稳定清闲的工作.每天早晨,他默默来到公司格子间,打开电脑,一边工作一边跟网友聊天.网上的他活泼风趣,吸引了不少女网友.他的神秘之处,是从来不参加同城聚会,只是偶尔传出几张照片给那些追问的女孩. "我害怕.我不想跟陌生人一起吃饭唱歌,想起来就觉得恶心.多没意思啊,在网上说说笑笑就够了."  相似文献   
45.
当前,伴随着社会组织的繁荣兴起,各类青年社团蓬勃发展。如何发挥共青团作用,扩大联系、正面引导、广泛凝聚,是共青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时代特征,以及信息社会对青年交往方式、聚集方式的深刻影响,对传统的行政化的青年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社会领域青年面临“再组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正欢迎词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常用的一种重要公关礼仪文书。它是在迎接宾客的仪式、集会和宴会上对宾客的光临表示热诚欢迎时使用的一种礼仪文书。  相似文献   
47.
48.
49.
鲍廷博与吴骞是清代旅居浙江的徽州藏书家,他们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嘉兴地区。二人因共同的藏书爱好而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收藏书籍过程中的诗文互动、校勘题跋等活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在他们的交往活动中,不少江浙文化名人也参与其中,共同的书籍收藏喜好繁荣了当地的文化,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展了徽州文化的影响。而《吴骞日记》更是记载了不少关于鲍廷博的生平活动,尤其是对两人以藏书活动为中心的往来有很多详细描述,这对补遗《鲍廷博年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为从另外一个方面了解鲍廷博的人生轨迹提供了视角。毫无疑问,鲍廷博与吴骞的这些藏书文化活动让寓居地人民对旅外徽州人的评价也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他们的交往,对后世学者了解当时旅居浙江的徽州人融入当地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结合王士禛和蒲松龄二人的作品、经历,可以推测王、蒲第一次会面最可能在毕际有家,且这次相会不是偶然,而是王士禛主动来拜会蒲松龄。目前,学界对王、蒲的两首赠答诗的解读与事实存在误差,掺入了研究者一定的主观色彩,拉近了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王士禛拒为《聊斋志异》作序最主要的原因应是《聊斋志异》有些内容触犯时忌,以及其在王士禛心中的地位不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