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368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190篇
人才学   86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683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1964篇
社会学   720篇
统计学   47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交通审美文化是彰显交通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晶,是社会审美文化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审美文化以其丰厚意蕴、表现特征、系统结构,鲜明体现了交通审美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意蕴、表征、结构三个重要维度,不仅是对交通审美文化属性的深刻认知,而且是对社会审美文化体系的深刻把握.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的三个重要维度,提出其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和实践参考的新建议,不仅是提升交通审美文化研究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积极引导交通审美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92.
通过官方发展援助来帮助不发达国家脱离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问题。基于1970~2014年110个受过世界银行援助的国家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提升贫困地区的通讯基础设施水平能够有效地加快信息传递,降低受援国HIV感染率、失业率以及辍学率,从而有效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研究为中国提倡的“南南合作式”援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3.
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出现了不少超大社区,这些超大社区不但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而且还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对超大社区的交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超大社区对城市交通特别是周边交通造成了较大影响。案例显示,超大社区的车流量占到主干道的20.86%,尤其是在早高峰出行期间造成了较强的“潮汐交通”压力。究其原因,社区内外条件的静态结构与居民出行和多种交通流相互干扰的动态结构共同造成了超大社区的交通效应;汽车社会的来临,既支持了超大社区的“职住分离”结构,又加剧了交通压力。在未来的城市治理和交通规划中,应严禁超大社区的再建,缩小新建住宅的土地出让规模,对已有的超大社区,需加强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效应评估,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周边道路设计和路网结构,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相似文献   
94.
95.
青海省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十二五"期间全省重要发展内容之一,而资金短缺将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我国保险业拥有大量的资金,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保险资金可以通过例如购买股权、购买城市无形资产、联合贷款等方式参与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实现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干部培训,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过硬队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因此,我们要从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
廖卓娴 《老年人》2016,(4):12-13
2月26~27日,中国金融之都上海迎来了全球最大经济体G20成员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各大资本市场的大佬们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绿色金融和气候资金以及反恐融资等议题开展讨论沟通,非正式地就各自市场形势发展情况交换信息,通报各自的政策意图,商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对策。李克强总理发表视频  相似文献   
99.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0.
资讯     
《领导文萃》2012,(12):134-139
经济中国仍是很多邻国的机遇今天,中国仍是很多邻国的机遇。北京以非同寻常的投资率提升技术实力、巩固基础设施、提高工人技术,所有这些保证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上升,同时,工资水平也快速上升。但生产率提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