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9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4852篇
劳动科学   206篇
民族学   400篇
人才学   356篇
人口学   104篇
丛书文集   464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65篇
综合类   8936篇
社会学   1260篇
统计学   2031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1840篇
  2013年   1447篇
  2012年   1827篇
  2011年   2045篇
  2010年   1784篇
  2009年   1750篇
  2008年   1668篇
  2007年   1279篇
  2006年   1063篇
  2005年   979篇
  2004年   804篇
  2003年   731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容量大等优势积极吸引外资,承接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承接的国际产业从纺织等轻工业到汽车、化工、能源、机械制造业乃至电子、信息产业,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陆续将工厂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国际资本呈现出从中国向其他国家转移的趋势,从中国制造业撤出的趋势尤为明显,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33.
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既有助于推动吉林省新型产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实现吉林省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参照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显示,近12年两产业的的融合发展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4.
高附加值、强渗透力的创意产业,通过嵌入制造业的多个环节,能够拓展与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实现二者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运行绩效和竞争力水平.随着创意产业自身发展,这种作用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实现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5.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功能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的扩散已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传统农业地区,城镇化的关键在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对城镇化的路径和推进机制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在这方面,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借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为研究分析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36.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契合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违反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部门,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即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逆库兹涅茨化"问题。梳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脉络,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中国"逆库兹涅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分割与服务业扩张两个理论视角,可以概括分析出引发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风险的潜在原因,以提出防范"逆库兹涅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中国光伏企业进入退出信息和申请专利数量的收集,刻画了中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历程,确定出影响产业演进的关键事件,指明光伏产业震荡的发生机制,并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研究了不同时机进入的光伏企业生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光伏产业以2011年为分界点,出现了明显的震荡现象,企业进入、退出数量变化巨大。受此影响相较早期进入群体,在产业震荡前后进入的企业群体在产业震荡发生时退出风险明显增加,而后随着震荡蔓延,各群体的退出风险逐渐下降,风险变动展现出微弱的集中趋势。此外,技术创新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群体的退出风险。深入微观层面,从影响光伏企业个体生存的因素来看,企业生产率、技术创新、政府补贴、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与企业退出风险负相关,而较高的产业扰动不利于企业生存。  相似文献   
38.
39.
40.
陈田  王新哲 《民族学刊》2020,11(3):90-97, 141-142
新时代不充分不平衡发展问题突出,加大力度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要求迫在眉睫。广西沿边民族地区发展总体滞后,城镇发展模式趋同;东兴和凭祥在沿边城镇发展模式趋同的情况下,在“适应-竞争-合作”式城镇演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内外合作,实现了城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以生物学“趋同进化”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发展理念和东兴、凭祥的发展经验建议:广西沿边民族地区采取“适应-竞争-合作”式城镇发展模式,以创新增强各城镇内生动力,以互补合作促进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道路助推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加强内外市场的联动性来深化城镇开放、合作式发展,以“省-市-县”、“县-镇-村”的互联互通推进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