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88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管理学   8126篇
劳动科学   1719篇
民族学   574篇
人才学   3075篇
人口学   428篇
丛书文集   7239篇
理论方法论   2110篇
综合类   17314篇
社会学   4863篇
统计学   642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889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930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886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1134篇
  2015年   1469篇
  2014年   4170篇
  2013年   3279篇
  2012年   3110篇
  2011年   4027篇
  2010年   3514篇
  2009年   3855篇
  2008年   3815篇
  2007年   2357篇
  2006年   1767篇
  2005年   1840篇
  2004年   1419篇
  2003年   1283篇
  2002年   1210篇
  2001年   1048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41.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3.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为了实现建设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中,这是关系到整个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围绕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探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培育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不断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充分发挥重点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工作开展的质量,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4.
45.
农科教结合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强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47.
近年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走向科学化与标准化,综合素质评估无疑在长期政策推进和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对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公平性还有很多疑问。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还存在着对评价方法的深层认知和深刻理解的不足,在学生学业水平档案形成方面缺乏体系化的管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从根本做起,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与档案形成。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值趋势,改变教育方向。第二,建立科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指标体系,综合、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进行的了解与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些现实性的问题,然后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根据这些新的发展趋势来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