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743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1358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搜查作为一种强制性侦查方法,是发现证据、查获犯罪人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又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因而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律规制的重点对象。与国外成熟的法律制度相比,我国搜查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司法现状,国搜查制度的建议,旨在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和案外人员和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2.
论陈独秀的妇女人权保障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对妇女人权的保障极为重视,提出妇女必须解除封建礼教的束缚,以摆脱精神枷锁.解除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六项枷法",以获得身体上的解放.反对将"孔教"写入宪法定为"国教",主张用法律保障妇女的人权.妇女必须抛弃依赖思想,自食其力,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妇女没有人权的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只有联合起来,参加革命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才能享有真正的人权.  相似文献   
83.
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自然权利理论、权利制约权力理论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作用。具体而言:自然权利理论衍生出刑事司法程序中人权保障的普遍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非法剥夺性;诉讼参与人享有广泛的参与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是权利制约权力理论在刑事司法机制中的必然诉求;程序主体性理论则为程序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性和充分的权利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为推进人权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如何界定可获得的资源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国际社会各界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界定“可获得最大化资源”的定义时,很多人将其限定在经济领域,此种理解存在不足.虽然在实现人权的过程中金融资金和财政等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国所拥有的自然、教育以及公权力等资源也是推进人权目标实现所必需的,因此,对于可获得资源的多元化理解能够帮助一国更好地实现人权目标.  相似文献   
85.
在昆明王家桥社区的3万人口中,流动人口对本地人口的本例高达8:1。2005年12月,旨在服务社区流动儿童、妇女和他们的家庭,帮助特困老人、残疾人等其它社会弱势群体的连心社区,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性民间社会服务机构。连心社区的创始人、理事长向荣说:“最初成立连心社区时,我和几位大学老师曾探讨要为什么样的人群提供社会关爱服务。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从儿童开始,特别是流动儿童和妇女,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86.
因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受到国家和人民的谴责和痛恨属于人们的正常反应,对此本无可非议,但是就因为其罪孽深重就要剥夺其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这在法治文明的今天,在倡导人权的法治国家里未免觉得十分可笑。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而死刑犯尽管在刑事法律里有其特殊的身份,但是除此之外他还具有一个公民的身份,还是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既然死刑犯还是一个人,那就享有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人权。死刑犯行前会见权作为一项人权,理应得到保护,是在倡导人权的法治社会里不能够加以忽视的权利。  相似文献   
87.
贺然 《兰州学刊》2009,(11):145-147,174
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人权的有限性是指人权实现的不充分性,属于人权的实然范畴。人权的普遍性是指人权在任何时候都要不需附加任何条件地及于所有的人,属于人权的应然范畴。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也是认识人权现象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不顾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去评判人权状况,也不能无休止地强调和论证有限性人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举世瞩目的,这是西藏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充分说明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西藏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权意义.  相似文献   
89.
祛弱权与生命伦理学“共识的崩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奠基人恩格尔哈特否定后现代伦理学境遇中的生命伦理学达成共识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时刻处在脆弱性状态,脆弱性在人的状况的有限性或界限的意义上具有普遍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祛除普遍的脆弱性的价值诉求,在道德实践中就转化为具有规范性意义的作为人权的祛弱权。祛弱权不仅是生命伦理学的基础,也应当是生命法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
人权主流化是国际人权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新的趋势,并与中国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现"相契合.从中国政府发表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到"人权入宪",再到制定和实施首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人权主流化在中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当前中国的人权主流化也还面临着在立法和决策中细化和深化人权内容、探索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可行性、建设新的人权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挑战等问题.在推动人权主流化的过程中,政府将承担主导性的责任,法治进程将产生关键性影响,社会文化领城的进步还有待长期不懈的努力.人权主流化可以提供新的工作维度和视角,但并不排斥跨学科、多视角地考察和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