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孝经》,不仅是对先秦儒家孝文化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具有儒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深厚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下尊卑的伦理思想和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共同构成了《孝经》孝道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2.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兼相爱"与"交相利"的义利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整体主义思想、"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民本主义思想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的道德实践精神.其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准则和"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有着十分深厚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3.
马克思把传统伦理学对个体的道德关注转向了对阶级和制度的道德关注,把伦理的主体和客体从个人转变为阶级和社会制度。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总体性质是“制度伦理”。马克思强调关于“善”、“正义”、“公平”和“公正”等伦理原则必须放到人的现实的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去理解,使传统伦理学的抽象原则转变为现实的、历史的原则,实现了一场伦理观的革命。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中包含着伦理和道德的因素,但马克思反对把伦理原则作为基础性原则的“伦理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34.
京族的传统伦理思想,是指中国京族在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京族的传统伦理思想在京族文化、日常礼仪及其风俗习惯中有着广泛而又生动的反映,是京族文化和京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并在京族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准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墨子“爱人”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 ,墨子的“爱人”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墨子基于当时社会动乱无序“起自不相爱”的认识 ,主张以“爱人”的根本道德准则调治社会矛盾 ,并主张以“兼以易别”、“相爱相利”的双向性道德规范维系调节人际关系 ,最终实现“天下人皆相爱”、“兴天下之利”的理想社会。墨子的“爱人”伦理思想及其践行其理论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有不少合理而积极的因素 ,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立身处世 ,维系调节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自然之思: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从宏观上看,这些生态伦理智慧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底蕴,"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取向以及"节用爱物"生态伦理实践.这些思想尽管带有某种朴素的直观或顿悟的性质,但都是人类生态伦理智慧的一部分,具有"奇迹般深刻",值得我们今天在深人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价值时认真分析和汲取.  相似文献   
37.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墨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相似文献   
38.
青年毛泽东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又接受了近代启蒙思想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以他的"大本大源"理论为基础,并以重视教育、组织团体、利用报刊进行文化宣传等为具体的方式.为达到通过道德改造社会的目的,他又提出了以"三达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素质理想模式.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是他早期思想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之一,同时也体现了他早期思想中道德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39.
战国时期,周代典型的宗法等级伦理秩序解体.韩非认为,在"争于气力"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法代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充分发挥法"一民之轨"的伦理功能,重建伦理秩序.他从三个方面对法的伦理意义进行了论述作为"刑罚"的法可以惩恶扬善,是道德教化有力的辅助工具;作为"公仪"的法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人们行为的准绳;作为"法治"的法,是实现政治伦理道德的保障.  相似文献   
40.
缅甸是世界上信仰佛教的国家之一。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学说和佛教教义也逐渐渗透到了缅甸社会的各个方面。缅甸人便把它当作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和作为人生的社会取向及最高目标来追求。并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缅甸人主张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恭谦礼让,人人遵守社会公德。这些从狭义上来讲,它已成为佛教徒的信条,但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佛教国家,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国泰民安,构建和谐社会,这些做法是必须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