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3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501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837篇
理论方法论   739篇
综合类   6697篇
社会学   512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763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886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991.
现代知识者形象的“物质生存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小说中有大量反映知识分子受到经济生存贫困威胁题材的作品。知识分子形象在其中一方面发出对社会“堕落”的诅咒,一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病态的心理症状。他们或是有“迫害狂”的表现,或是有敌视一切的病态心理。究其社会心理原因,是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代转型产生严重不适,进而导致“物质生存焦虑”。  相似文献   
992.
白春雨 《理论界》2003,(6):37-38
中国向市场经济的延伸,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诚信道德法规,这一社会前景是必然的。中国在向世界敞开心扉,中国人在向西方人学习的过程中,在做仿佛挽救中国人命运的透析治疗中,不要丢尽中国人的本色。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丰富的情感生活孕育并熔铸在他们的血液之中。土地是他们诚实的信守者,中国人就象中  相似文献   
993.
论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目的论和伦理道义论是中外伦理学最基本的两种学理进路。它们在方法论、道德价值观念、对伦理学特性的理解和体系建构上存在诸多根本理路分歧 ,但它们并非不可调和。前者侧重解释个体道德现象 ,具价值人学意味 ;后者侧重社会伦理现象 ,具伦理关系学取向。如果把人类道德生活看作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系统 ,道德目的论和伦理道义论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解释向度 ,不仅可以互补 ,而且是必须相互参照、相互支援的伦理学方法论资源  相似文献   
994.
内容提要 文章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成员生活富足,社会保障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完善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的基础上,己经成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一些执政党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必要。这说明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即使不是出于社会安全的需要也会不断扩大和完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95.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开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全部奥秘。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蕴涵着价值一元论的信仰,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片面性,而且也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性。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思维对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视域中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特海的有机整体宇宙创造进化论,构成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科布和格里芬等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强调应淡化人类的主体性,主张以全部生态自然为整体,形成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及生存环境在内的整体生态伦理。这种后现代生态学对解决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规整和协调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东方智慧,倡导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腐败现象的产生及蔓延有其社会结构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伦理本位、差序格局,之二是正式规则与潜在规则同时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转型,包括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型,但是,传统因素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腐败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促进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反腐败需要建立法理型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998.
如何理解"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 《学术研究》2007,2(8):116-119
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生发展结果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9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原则不但是实行有效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还是重要的价值导向。综合起来看,主要的伦理原则有以下一些方面:“德”“得”相通与义利统一;整体至上与集体主义;公平合理与重视效率;精神提升与人伦教化等。  相似文献   
1000.
经典的腐败定义似乎成为腐败研究中一个确定不移的起点,它是人们研究腐败现象和制定反腐策略的前提。然而,人们在解读和引用经典定义的同时,却很少反思这个定义本身。立足于某一领域或强调某种性质的经典定义一旦被要求具有全称约束力,即普遍有效,其充要条件可能会出现不成立或不相容的情况,并威胁到定义的成立与否。立足于经典定义的修正工作,要么不能满足规范的丰富性要求,要么不能满足规范的普遍性要求。结论是,从政治或经济领域构建腐败定义的方法难以得到理性的辩护,要满足腐败定义的普遍有效性,有待开启一片伦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