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8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449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525篇
人才学   13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4766篇
理论方法论   777篇
综合类   7725篇
社会学   510篇
统计学   8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1075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332篇
  2011年   1287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79篇
  2008年   1213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102.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3.
张文定 《云梦学刊》2006,27(4):23-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个时代的学术的发展与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去年的发言中曾提到学术发展环境问题,当时没有机会细说。这次会上,我主要谈谈学术发展的环境问题。我以为,学术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文化环境。一、学术发展的政治环境讨论学术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很难说清楚。学术研究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要讲理性、讲科学性。学者在研究中要有独立性。学术与政治的不分或者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看“风”使舵,是学术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徐思彦主编讲述1963年…  相似文献   
104.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105.
马相武教授的《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夸大了短信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离学理和事实甚远。假如我们看不到文学降低高度所潜藏的弊端,以为“文学能够降低自己的门槛”就任其降低门槛,甚至还鼓吹“文学需要降低自己的门槛”,那就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了。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潜藏于新技术背后的商业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竭力避免走入“技术万能论”的心理误区。倘若把“文学本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寄托在“新技术和新载体”上,那么,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梦想,但仍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悲哀。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梳理了清代前碑派碑学理论发生的士人心态根源和时代学术背景,展示了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从顾炎武的开派示范到碑学审美理念的提撕以至书法史的重新清理。标举其钩深致远、返本开新的学术志向以及对书法历史资源沉实筛选和冷静清理的学术气质。继承发扬这种人文学术品格对于当下的书法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收录在《广弘明集》中梁武帝所作的《孝思赋》,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文学作品,然而,唐代道宣法师却将其当作弘扬佛法的护教文献加以收录。这一现象表明,中国佛教试图在伦理方面实现与儒家传统的融合,实现佛教伦理的本色化。在梁代,中国僧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试图体现佛教对儒教孝道的包容,而梁武帝将奉佛与尽孝结合在一起,更是实现了在道德教化上的儒释共弘。对孝道的吸收,突出的表现了中国佛教的本土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108.
109.
“西部大开发 ,观念要转变”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 ,转变观念的主体是谁 ,核心是什么 ,哪些观念需要转变以及怎样实现观念的转变等问题 ,却迫切需要人们从理论上加以澄清。为此 ,由中共中央党校等 1 2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 2 2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 5 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认为 ,当今的西部大开发不仅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 ,而且对全中国、全世界可持续发展都具深远的现实意义。有学者指出 ,没有中国西部的现代化 ,就没…  相似文献   
110.
《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 ,阐求真理 ,昌明国故 ,融化新知”为宗旨 ,对 2 0世纪初期的学术弊端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在此基础上呼唤对真正的学术精神的追求 ,即自信、自得、贞操、求真、审慎、创造、社会关怀和追求文德之精神 ,同时提出了学者对于前人、今人和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