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2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449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525篇
人才学   13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4766篇
理论方法论   777篇
综合类   7725篇
社会学   510篇
统计学   8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1075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332篇
  2011年   1287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79篇
  2008年   1213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治杜如治经──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王辉斌在杜甫研究史上,宋代“千家注杜”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被称为“少陵功臣”的赵次公的《社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解》,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巨著。宋代刘克庄称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与《左传》杜预注、《汉书》颜师古注、昭明...  相似文献   
152.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史学经历了三次转型,多种"新史学"次第登场,旧传统崩塌,新传统难以确立,以致当前的中国史学在理念、结构、范式、知识体系、研究方式乃至表述形式等方面,均打上了深重的外来印记。中国史家越来越离不开欧美史学的模式及启发,同时也感受到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文化压力,由此引发"中学"和"西学"、传统和现代、政治和学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多重博弈。为了走出困局,中国史家纷纷设想以多种方式构建自己的史学话语体系,冲破欧美史学的笼罩。然则要在当今学术全球化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不得不继续借用来自欧美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必须取得能为欧美史学界所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一悖论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相似文献   
153.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虽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以降,但若论及一种兼及制度、社会与思想的整体形变,仍当属共和肇兴之后的新文化时代。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文化变迁,自有其内部规律可循。以学衡解体与吴宓北上作为象征符号,则可引出作为南北学术调和地的清华大学,进而得以呈现中国现代学术型构的若干二元关系面相,诸如北大—清华双峰汇源的北方学统作为中国现代学术之主流、中央研究院与中央大学作为中国现代学术之伏流、学术庙堂与知识江湖的对立作为中国现代学术之潜流等,对于理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场域里的结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而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现代学术(兼及文化与思想)场域所呈现出的侨易格局,既具有一定的继往开来的知识独立诉求之气象,也展示了某种值得总结的客观性学术规律,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三:侨中有序、变度渐常、由象见道。  相似文献   
154.
《梦陔堂文说》是黄承吉晚年的一部力作,在赋学、经学、史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具有学术价值。书中所论皆因学术史上富有争议的赋家扬雄而展开,作者重视事件发生的原生态文化环境,论述上形成了重视道之体用,并善于从声音训诂角度追本探源的独特风格。目前文献所记《梦陔堂文说》版本主要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清道光十一年刻本、清道光中刊咸丰元年印本三种情况。我们认为现存《梦陔堂文说》底本为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有重印本,而清道光十一年刻本之说有误。《梦陔堂文说》刊刻完成部分约占其手稿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当时著名学者刘文淇、刘宝楠、罗士琳等参与了校订工作,这部书是清代学者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5.
金代士人佞佛风气助生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思想派别——思想史家称之为“王苏余派”,即李纯甫学派。因佛教在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体系中的异端性质,作为金代影响深刻的思想家、文学家,李纯甫在接受史上不可避免受到批判和遮蔽。代表清代官学的《四库全书总目》极力批判其异端思想的“无忌惮”,主张雅正思想的元好问《中州集》则“讳而浑其词”。历史上受佛教因素牵连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思想史、文学史中的接受中不免遭遇被削弱甚至最终由此消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佛教还深刻影响古代文献的生成形态。《中州集》小传对人物叙写的刻意处理,使人物原本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有所丧失,“现实诗人”变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诗人”,所谓“以诗存史”也并非客观的“存史”而是主观的“写史”。  相似文献   
156.
157.
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大学达至良治与良序的基本遵循。大学治理效能因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危机、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实践的结构功能失衡掣肘而大打折扣。修复大学治理生态、提升治理效能,应当通过利益主体角色的精准定位和认知图式的科学重塑复归大学学术组织属性;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符合法律法规、体现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践行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理性逻辑和法治逻辑;应当通过顶层设计和效益激励整合“强致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58.
为促进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心理适应和成长,进而促进高校学术梯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借鉴生态系统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高校学术梯队部分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团队合作良好的学术梯队中,研究生更倾向于通过融入和合作的方式谋求自我成长和梯队发展。研究将研究生的发展置于学术梯队生态系统之中,建构了研究生成员、导师成员及梯队系统共同促进和发展的内部作用模型,并着重指出研究生对于学术梯队维持和发展模式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其融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9.
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传播理念鲜明,导向正确。《湘学新报》创刊时坚持不谈朝政、不议官常的办刊宗旨与导向,坚持为学术而学术的办刊理念;《湖大教育学会教育杂志》倡导养成研究之精神,以坚实教育学术之基础的传播理念;《员辐》提倡“文以载道”的传统学术传播理念;《国立湖南大学期刊(新一号)》提倡兼容并蓄的学术导向,坚持扶持学术名流与发掘学术新秀相结合的传播理念;《湖南大学季刊》坚持贴合形势选稿组稿的传播理念,提倡根据时局需要策划专栏专刊的学术导向;《学术丛刊(人文科学号)》坚持以学术质量为选稿标准的传播理念。对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的传播理念和导向进行研究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0.
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传统英文科技期刊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文章以《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IJMMM)为例,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策略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指出只有在办刊队伍建设、学术质量及编校质量控制、融合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深耕细作,才能有效提高期刊的品牌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才能真正推动我国传统英文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