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7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1917篇
劳动科学   129篇
民族学   593篇
人才学   546篇
人口学   80篇
丛书文集   4130篇
理论方法论   684篇
综合类   8814篇
社会学   1408篇
统计学   228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1011篇
  2013年   885篇
  2012年   1066篇
  2011年   1275篇
  2010年   1164篇
  2009年   1238篇
  2008年   1531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964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966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778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991.
培育法制观念相对于整个法制工程而言是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西方法治思想源远流长,而中国人治思想极为丰富。当前中国官方和民间存在着法制观念的诸多障碍:官方视法律为管制民众的工具,持片面的"秩序观",对法制采取"机会主义"和"便利"态度,盛行官场"潜规则";民间"情"重于"法",迷信"关系",缺乏权利观念和争讼意识。官方和民间的观念障碍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培育法制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992.
"创新人才",近来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诸多的研讨,还比较集中在"什么是创新人才"("what?")、"为什么要培养创新人才"("why?")等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而当前更需要是"重心下移",着力在"怎样培养和管理创新人才"("how")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93.
北伐前夕,随着中央政权在直系及反直政治军事同盟之间交替,新的权力中心无法形成,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地方自治思潮兴起,中国政治出现了明显区域化倾向.地方实力派纷纷实施与中央若即若离的区域性统治,所提出的政治口号体现了强烈的地方意识,由此形成了中央权力的弱小和地方权力的强大的政治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权只能依靠各实力派之间的"均势"来维持统治.如果说,19世纪末,中国的地方主义是一种"分"是为了"合"的"中央方向上的地方主义",那么,此时的地方主义显然已经偏离了以前所具有的"中央方向"."三·一八"事件之后,中国事实上已处于无中央政府状态.这为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企业公共关系学中,"以本企业所面临的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是企业公关意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不论企业自身性质如何,谁是企业的第一重要公众,企业都要以他们为中心,投其所好,为其服务,商业企业亦如此.商业企业必须考虑如何与其面临的顾客、消费者协调好关系,因此顾客管理应尽快提到商业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古代农业思想中的"民本意识"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研究和借鉴这一历史传统,对于我们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和"农学思想"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民本意识"及对现代的启示.本文主要分三个部份"农本思想"和"民本意识";"传统农学"与"民本传统";传统"民本意识"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996.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意识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占有“灵魂”的位置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来源。文章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以及大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主体和客观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对立的老问题,并且被恩格斯表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存在论上的基本立场问题.但是,在西方近代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方式中,由意识的内在性所建立的人的主体性,在根本上导致了脱离人的感性生存的抽象的意识与抽象的存在之间的对峙,后者实际上是被前者的内在性规定出来的,因此才产生了一个关于"自在之物"的难题.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是用"物质生产等于人的自身生产"来确立存在对于意识的优先性的,并且由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与黑格尔的生产概念没有原则区别,故而马克思仍在意识的内在性原理中.这表明他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缺乏真正的了解.本文从马克思关于意识概念的存在论阐发入手,证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并非来自对黑格尔的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倒转,而是把物质生产理解为"勾连着"存在本身的人的对象性存在的自我实现.这正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论批判.  相似文献   
998.
认知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 ,罗纳根自称“批判实在论者” ,他反对素朴实在论把客观性归结为似视觉性的观点 ,也反对唯心主义通过区分现象和实在从而取消客观性的主张 ,还反对以人的生存与交往的交互性代替客观性的做法。他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各种互不相似却功能关联的感性、理智和理性活动所构成的“能动结构” ,该结构由意向性主宰 ,人的认识就是以其整个“能动结构”去意指存在 ,不断超越从而达到客观性的。并且 ,人的认识的能动结构还存在于人的生存这一更大的能动结构之中。这种理论一反西方主流认识论将认识的客观性归结为人的认识的某一要素的传统 ,把认识的客观性置于认识的结构整体之上 ,为克服当今盛行的相对主义、重建认识的客观性提供了一条宝贵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民众意识、乡土意识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块方兴未艾的领域。经过长期田野访查 ,以搜集到的近 2 0 0种祁太秧歌剧本为蓝本 ,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晋中地区社会的民众意识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社会民间活动的增多 ,推动了祁太秧歌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 ,如剧目大量涌现 ,演出班社的组建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秧歌剧本中的婆媳形象是具有乡土象征意义的角色 ,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乡土意识最深入、最基本的伦理纠葛表现 ;在经济发达、商业行为频繁的晋中社会 ,商人家庭更容易上演妻子的婚外恋故事 ,乡土意识中虽没有明显的“抑商”情节 ,但仅仅对财富的占有并不能使商人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精英” ;清代、民国时期 ,烟赌二毒成为晋中社会的恶瘤 ,秧歌戏中的乡民对烟赌表达出深切的痛恨 ;晋中社会仍保存着“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意识 ,但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精英文化在乡土社会的沦丧。由此可见 ,秧歌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 ,对于分析民众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对秧歌的研究 ,体现着中国社会史研究向本土化迈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金立印 《管理科学》2007,20(2):36-45
从品牌社群的5个价值维度入手,构建用于解释品牌社群成员价值感知、社群意识、忠诚度及其品牌相关行为倾向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以中国网络虚拟品牌社群成员为对象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交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对于社群成员社群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财务价值、社交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能提升社群成员的社群忠诚度,社群意识较强的成员对社群比较忠诚,具有保护品牌声誉的积极意向,同时他们对于竞争品牌也会表现出较高的抵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