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736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1268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1.
孔子在继承与改造周礼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且较为成熟的礼学思想:以礼为本,追求社会和谐;以仁释礼,行礼成仁,追求人格完善;礼外乐内,追求身心和谐。这些思想对促进学生德性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价值,应成为当代学校生活重构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2.
言行是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文明对言行有不同的规定。在先秦儒学的构想中,言行是在礼的世界中完成的规范性活动。言行是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内化和学习。言不是为了彰显自身,而是为了传道,所以言谈需小心谨慎。行达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言说到什么程度。所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政治文化,强调实行实效。相反,在古希腊的世界里,通过言谈和行动,人与人得以"共同存在",在城邦中实践着生活。恰恰是由于人能够交谈才形成了共同的存在,形成了公共领域。正是在自由言行开出的公共空间之上,古希腊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古典民主的典范。但这种古典民主有一个危险,即不受限制的自由言行可能导致激烈的政治冲突,甚至引发政治动荡。所以,为公共生活寻找秩序成为后来西方政治哲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3.
俞正燮作为嘉道时期著名考据学者,在对社会伦常问题展开探讨时,继承发扬戴震所开创的皖派考据学治学范式,力图通过考字词以求道,同时结合清中期礼学研究的热潮,从礼制、礼意、礼器等多方面展开考察,重省社会中君臣、父子、师生等人伦关系。分析俞正燮的伦常观,可以发现他通过对考据内容的选择、考据再诠释等方式,延续早期启蒙学者所探讨的话题,部分继承他们所提出的价值观念。这也再次证明晚明以降所产生的早期启蒙思想发展至19世纪初期并未消亡,而是在历史的洄流中曲折前进。  相似文献   
54.
"任得敬分国"是贯穿西夏历史进程的"蕃礼"与"汉礼"矛盾不可调和后的集中表现,而藩、汉礼之争的最深层次社会经济本质是:实现层级臣僚统治(以儒治国,加强皇权)与有限经济能力(半农半牧)之间的固有矛盾。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硬笔书法在赏析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硬笔书法坚持雅俗共赏的艺术创造,有利于推动硬笔书法事业迈向新的台阶,有利于促进硬笔书法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硬笔书法中"雅"与"俗"的内涵,分析了硬笔书法中雅俗共赏的意义和要求,探究了硬笔书法中雅与俗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6.
正如仓颉被认定为汉字的创造者,曹植因其帝王世胄和不世出的文艺天才和佛道修为,被佛教史家推定为中土佛教音声事业的奠基人。他们坚持相信,鱼山梵呗之所以被立为标本,是因为曹植"拟其声而制梵呗",而且"冥合西域三契七声"。这种因感佛助而极具创造性的拟仿而不是照抄,既能很好地契合中土语文与音声的特点,便于中土广大佛教徒学唱;又能遵循佛教音声以"本行之音"传达"无相之旨"的"声文两得"原则。  相似文献   
57.
荀子礼法论     
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但荀子的礼与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其突出表现在理论层面上荀子是援法入礼,在实践层面上是“隆礼重法”.荀子以礼为本,这决定了荀子的思想内核仍是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但其又内蕴着法家的法的思想因子,这又决定其非醇儒.荀子礼法观凸显了荀子思想的多重面相的综合性特质.  相似文献   
58.
所谓"俗信文艺",是指与某一民俗信仰紧密相关的一切文艺活动。它们与民俗信仰一起,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以常熟地区宣卷为例,它的相关信仰活动从明代中期以来就基本没变,只是俗信文艺的文体有所改换。清代中期以后宣卷兴起,虽屡经兴废,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同类文艺形式的存亡命运却大有不同。"非遗"保护的核心是树立平等对待文化多样性这一价值观,保护的措施应限于"保存"资料,至于延长"非遗"项目活态生命的任何"保护"努力,均属徒劳无益。对于政府行为而言,"无为即保护",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非遗"项目。  相似文献   
59.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60.
正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